近日,高考剛剛結束,不少商家瞄準新的“掘金點”,開始做起志愿填報服務,為了讓孩子們報考一個好的院校,不少家長甚至不惜花費萬余元做咨詢。與此同時,大量高考志愿填報軟件、APP也上線,魚龍混雜、價格不一。專家提醒,家長在選擇服務和機構時一定要擦亮雙眼,避免上當。

  記者在淄博市中心一家教育機構看到, 不少家長前來咨詢。 記者 樊舒瑜 攝

  不少教育機構“轉行”

  做起志愿填報咨詢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訪淄博中心城區多所教育培訓機構發現,不少教育機構“轉行”做起了志愿填報咨詢服務。在張店新村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商家打起了“一對一個性化服務”的招牌。這家教育培訓機構的李老師對記者說,今年是第一年實行本科一批、二批合并,這幾天來咨詢的家長絡繹不絕。

  據李老師透露,很多家長在高三下學期剛開學時就已經報名,“你們都報晚啦,我們一共只收50個名額,因為每位學生我們都很慎重,肩上的責任是很大的,耗費精力也很大,所以我們不多做,現在還剩最后五個名額就滿了,對于家長來說越早報越好,到時候老師在出分前就已經了解孩子了,等分數一出來,志愿就更好報了。”

  在張店區世紀路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人員都老師告訴記者,“我們都是針對老學員來報考,就當是給我們學員的增值服務,基本上都是市實驗中學的學生來報名,一共500個名額,針對不是老學員的情況,現在想要報名就需要等名額了,不知道專業咨詢老師還有沒有空閑時間。”

  志愿填報軟件

  有的賣到上萬元

  記者走訪發現,面對考生家長對于志愿填報的需求,目前淄博市場高考志愿填報咨詢的價格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

  比如,李老師就表示,該機構設有兩套方案,價格分別4200元和5500元,“兩種套餐的根本區別是第二種的方案針對性更強一些,對學生個性化分析也會更全面一些,針對學生的興趣、潛能分析出他們更適合的專業以及院校。”

  “目前主要集中在專業選擇的咨詢上,等分數一出來,就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軟件的推薦選擇學校和專業。”都老師告訴記者,他們的價格是6000元。新興的個性化志愿填報服務內容正在朝學生職業規劃方向發展,也不再是簡單地參考分數,而是通過測評性格、愛好等多方面因素來綜合推薦學校和專業。

  “我們一共提供兩種形式的服務,分別為線上服務和線下一對一服務,線上服務以銷售“填報志愿卡”的形式進行,志愿卡300元一張,里邊包含這些年各個院校錄取分數的大數據以及院校特色、專業分析等,家長和學生可以清晰明了地查詢到相關院校的信息,幫助家長和學生進行志愿填報;而線下的志愿填報方案為一對一有針對性的填報,但是根據咨詢經驗的多寡收費也不相同,價格在3000元到5000元不等。

  記者了解到,除了本土機構提供的一對一服務,在網上或APP上輸入“高考”、“志愿”等關鍵詞,可以查詢到許多高考志愿填報服務平臺和軟件,為考生提供志愿填報方案,而這些服務平臺的收費不盡相同,幾千元到上萬元價位不等。

  報志愿一頭霧水

  家長花錢圖省心

  “前來咨詢的考生家長分數大都是踩著提檔線,不想掉到空當里,有些家長還想往前‘沖一沖’,報考更高檔次的學校。”在淄博市城區一家培訓機構內,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雖然志愿填報咨詢的服務價格不菲,但仍有家長愿意動輒花費近萬元買個放心。尤女士家的孩子今年參加高考,早在考前三個月她就開始關注高考志愿服務機構,聯系了一位教育機構的老師。“孩子發揮是好是壞我們心里沒底,學校怎么樣、專業好不好這些專業問題我們都不懂,所以就報名教育機構,心里踏實一些。關鍵還得把每一分利用好,無論如何不能在最后關卡上出差錯。”記者在淄博一些教育咨詢機構咨詢現場看到,像尤女士一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志愿的填報關乎孩子的未來,經專業指導更放心。

  “這些政策我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弄得特別明白,所以寧愿花點錢也不能讓孩子因為志愿沒填好而上不了好學校。”家長張女士表示。另一位家長也表示:“我看孩子他們班有同學花錢找人報志愿,自己也不懂,花點錢買個心安吧。”

  有的“專家”臨時上崗

  購買前要做足功課

  當記者提出報名后是否可以保證被順利錄取的問題時,幾名工作人員均表示“沒有絕對的保證”,“只是根據孩子的分數,我們這邊的老師會提出一些填報志愿的建議,但是不能保證一定會被錄取”。但李老師表示,“我們做這一行好多年了,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這點請放心。”當記者追問如未能順利錄取是否可以退款,她則明確告訴記者“不可以”。

  那這些所謂資深的專家是否真的值得信任?有業內人士透露,互聯網時代,有網絡平臺對招生信息、學校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對學生提供查詢和志愿填報有個基本參考,這本身沒有問題。但由于目前該行業門檻較低,有些并不專業的機構看中這一商機便迅速投入其中,這讓整個市場處于一種魚龍混雜的狀態。有些所謂的專家只是商家用來忽悠家長的噱頭,有些甚至是臨時“突擊”上崗。

  而在相關咨詢機構及APP的選擇和驗證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媒體表示,家長要做足功課才能避免上當。正是因為許多考生和家長相關知識缺乏,才容易讓許多不專業的人和軟件在市場里“瞎攪和”。他拿現在的相關APP舉例,說很多APP都通過學生填入的預估分數來推薦學校。“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分數每年都不一樣,志愿填寫應該是根據學生的排名來填寫而不是分數。”同樣,對于“天價”咨詢費,他也解釋,正因為許多家長自己研究不夠,因此將任務全面托付給專家,才讓有關機構和網絡鉆了空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樊舒瑜 馬玉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