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日下午14時,全省小麥條銹病見病面積2392萬畝,省級小麥條銹病應急救災資金已撥付3750萬元,小麥條銹病防治面積超過1500萬畝。

  小麥條銹病波及菏澤、濟寧、泰安、棗莊、濟南、聊城、臨沂、德州、萊蕪、淄博、東營、日照、濱州、濰坊14市78縣(市、區)。魯西南、魯中、魯南普遍發生,多處擴散流行階段,魯西北、魯北點片發生。菏澤、聊城、泰安、濟南、臨沂、萊蕪、日照全市均有發生。菏澤、濟寧、臨沂、濟南、棗莊已出現二次侵染發病,均發現每平方米超過100片病葉的發病中心。

  據統計,小麥條銹病菏澤最重,見病面積873萬畝,病田率100%,嚴重地塊病葉率為14%到35%。聊城見病面積475萬畝,增長較快,一般病株率為0.1-0.5%;濟寧見病面積465萬畝。臨沂見病面積108萬畝,其中平邑縣,費縣、郯城縣發生嚴重,最高病葉率達41.7%。濟南見病251萬畝,商河縣最重,病田率100%。泰安見病198.5萬畝,平均病田率74%,平均病葉率0.2%,最高病葉率5%。棗莊見病面積29.2萬畝;濱州見病面積17.1萬畝,病田率4.5%。

  目前,氣象條件對條銹病擴散仍比較有利,山東多地也成立重大病蟲應急指揮部和督導小組,目前省督導組已經趕赴發生最重的菏澤、濟寧、臨沂、棗莊4市實地察看病情,科學指導防控。山東省植保站副站長王同偉告訴記者,條銹病發現比較及時,防控措施還是有的,這個病也不可怕,像烯唑醇,戊唑醇這些效果都很好,建議各地及時控制發病中心,把藥打透,防治病源進行第二次侵染。

  相關閱讀

  濟南普遍發生小麥“黃疸病”為27年之最

  眼下正值小麥揚花灌漿期,是小麥產量產生的關鍵時期,然而因受外地菌源和氣象條件影響,濟南普遍發生小麥條銹病并呈現蔓延之勢。從四月底首次發現病害至今,全市各縣區均有小麥染病,病田率達100%。6日,記者在商河縣沙河鎮堿場王村一處麥田發現,小麥已大約70厘米高長勢喜人,但在不少麥葉上可發現長有一條黃色細長“條紋”。

  據當地農業專家介紹,麥葉上的黃色“條紋”是小麥條銹病菌產生的夏孢子堆。小麥條銹病俗稱“黃疸病”,是一種具有傳播快、多次侵染、蔓延迅速、危害損失大的爆發、流行性病害,會直接危害小麥產量,今年是自1990年以來小麥條銹病害最為嚴重的一年。對此,濟南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對小麥條銹病進行緊急防治。全市各縣區正在進行小麥條銹病基礎防治,防治結束后將不會對小麥產量帶來較大影響。

  現場:染病葉片長滿黃色“條紋”,1平方米范圍內數十片病葉

  6日,記者在商河縣沙河鎮堿場王村一處農田發現,十幾畝麥田高約70厘米,綠油油一片,長勢喜人。部分麥苗上夾上紅色夾子做標記,記者走近一看,做標記的麥苗葉片上長有一道道黃色的細長“條紋”,用手輕觸,大量黃色粉末就會遺留到手中。

  麥田里大部分麥苗上都可以看到黃色“條紋”,有的麥苗上僅有幾片病葉,染病較重區域有數十片病葉,更為嚴重的地方約1平方米的范圍內甚至有上百片病葉。有些葉片上的僅有一道黃色“條紋”,有些則已經遍布葉片大部分。

  幾個穿橙色工作服的婦女正背著藥桶在田里穿行打藥,她們告訴記者她們正在對小麥條銹病進行噴藥防治。只見藥桶下方有三根長短不一的細管,藥劑液順著細管流下,噴灑到小麥上。據了解,她們一天要往返噴藥多次,一天可防治數千畝。

  專家:病害危害大,導致小麥減產甚至絕收

  小麥條銹病究竟是什么病?商河縣植保站站長杜寶江告訴記者,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小麥葉片上,其次是葉鞘和莖稈及穗部。苗期染病,葉片上會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葉片初發病時,夏孢子堆為小長條狀,鮮黃色,橢圓形,與葉脈平行且成行排列,如同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呈虛線狀,后期表皮破裂,出現銹被色粉狀物,如果用手觸摸病斑,極易在手上留下銹粉。

  小麥條銹病隨風傳播,可以遠距離高空隨氣流傳播到幾百米至上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進行再侵染。不僅如此,該病害傳播速度較快,病菌的孢子堆可持續產孢8到10天,每個孢子堆每天可產孢1800個,世代重疊,相互交叉流行。而且隨著田間氣溫升高,在風的作用下會形成孢子流,易爆發成災。

  杜寶江指著一片染病葉片說:“這片葉子就被感染了小麥條銹病。如果不進行病害防治,葉子上的孢子堆會越來越多從而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他說,小麥染上該病后會影響它的發育和灌漿,使麥粒秕瘦,從而影響它的品質和產量。“一般情況下,小麥染病后會減產10%到30%,嚴重時可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這十幾畝麥田受病害影響比較嚴重,之前我們到這里檢查時曾發現在1平方米范圍內已經有140多片葉子上同時染病。”據杜保江說,目前此地正在進行第一遍基礎防治,防治結束后會再次摸底排查,如果防治結束仍不能達到理想效果還將進行二次防治。

  部門:防治過后不會對夏糧生產產生較大影響

  對此,濟南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奉光表示:目前各縣市區正在加緊對病害進行防治,第一遍基礎防治將于7日結束,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還會對重點區域進行二次防治,防治過后不會對今年的夏糧生產較大影響。

  記者從濟南市農業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區縣均發現小麥條銹病病害,病田率達100%。5月2日,有關單位轉發了關于小麥條銹病防治的緊急通知,同時成立了4個督導小組,動員各縣市區一線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情況并對病害防治進行指導服務。濟南市政府緊急下發600萬元資金進行藥劑采購。

  目前,我市已經完成應急采購殺蟲劑30.45噸、殺菌劑22.5噸且藥劑全部發放到各縣區鄉鎮。商河、歷城等縣區安排了專項配套資金,采取統方統治和群防群治,專法防治和農民自治得到了全覆蓋。“我們爭取利用3天時間完成第一遍基礎防治。”王奉光說。

  據了解,防治工作將通過專業化統防統治和和農民自行防治結合的方式進行,社會化服務組織日防治能力在50萬畝以上。在基礎防治結束后還將再組織摸底排查,對病害反復發生的地方進行二次重點防護。確保不遺漏死角,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王奉光說:“病害的防治不僅需要統防統治,我們還鼓勵農民朋友自行進行噴藥防治。結合當前病害情況和開展的防治工作來看,防治結束后將不會對夏糧生產產生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