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濟南市針對包括老年代步車在內的電動三四輪車的查處仍在繼續。在天橋區,交警僅半個小時就查扣了17輛電動三四輪車,工商部門也對銷售電動三四輪車的商家進行了集體約談,明令禁止其對消費者進行“不用掛牌,不用學證”的虛假宣傳。

  經過幾天的查處,道路上的電動三四輪車明顯減少,也有商家稱已經七八天沒有開張,幾乎每天都有人要求退貨。

  交警現場執法 半小時查了17輛

  “對不起,您駕駛的這輛三輪車屬于機動車,請您出示駕駛證行駛證。沒有?不好意思,我們要暫扣您的車輛。”17日上午9點15分,按照濟南交警支隊的部署,天橋交警大隊民警在北園大街與三孔橋街路口繼續開展針對包括老年代步車在內的電動三四輪車的查處行動。

  由于轄區的業態復雜,物流和小商品銷售企業較多,天橋區的電動三四輪車保有量很大,行動開始僅半個小時,民警就查扣了17輛電動三四輪車,這其中既包括接送孩子用的老年代步車,也包括送水、收廢品的三輪車,以及從事速遞行業的快遞車。“這些車上路嚴格說都必須有牌有證,無牌的我們要依法進行暫扣。”天橋交警大隊交通科科長孟慶松說。

  記者注意到,參與當天查處行動的除了交警,還有天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現場查處后,交警還配合工商人員到天橋東側的電動車銷售點進行檢查,確認商家是否存在宣傳此類車輛“不用掛牌不用學證”的虛假宣傳行為。 

  天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科長謝洪興介紹,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對轄區銷售電動三四輪車的商家進行了摸底,發現涉及的電動三四輪車品牌共有43個。經過摸底,確認在售的絕大多數電動三四輪車不在工信部機動車產品目錄內,不能上路行駛。

  “此類車的使用性質是非公路休閑車,只能在景區、廠區內行駛,不允許上路行駛。”謝洪興說,前期他們已經進行過多次突擊檢查,并未發現有商家在店內張貼類似“不用學證不用掛牌即可上路”的宣傳彩頁,但可能有商家口頭對消費者進行這樣的誤導宣傳。為此,工商部門對商家進行了集體約談,禁止其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一旦發現將按照程序立案調查。

  見代步車無法上路 不少車主提出退貨

  經過幾天的查處,路面上的電動三四輪車明顯少了。在天橋東側的一眾電動車銷售店鋪,原來在店外擺得滿滿的車輛也沒有了蹤跡。

  “警察同志,你們說我們這車不能上路開,你們幫忙把車退了吧。”在查處現場,市民杜女士找到了交警,稱自己在十多天前剛買了一輛帶篷的電動三輪車,打算接送孩子以及買菜用,花了一萬多元,結果還沒怎么開,交警就開展了查處行動。杜女士原以為交警的查處幾天就會過去,沒想到查處行動竟然持續這么久,而且大有常態化查處的架勢。最后,杜女士動了退貨的心思,“交警不讓開,我總不能把它放在家里當個擺設吧,那錢不白花了?”

  在交警的指點下,杜女士來到天橋東側的銷售商店試圖找老板退貨,一到現場才發現想來退貨的不止她一人,跟老板一說退貨,旁邊立即有人過來搭話,說車買了沒多長時間,也要求老板退貨。可是,退貨說起來容易,想要真的退掉卻沒有那么簡單。

  買賣基本沒開張

  七八天賣不出一輛

  陳先生是天橋東側一家銷售電動三四輪車店鋪的老板,今年49歲的他從南方老家到濟南開店已經七八年的時間,可以說是見證了包括老年代步車在內的電動三四輪車在濟南興起發展的全程。最近他的店里也幾乎天天有顧客前來退貨,說起這些,他也一肚子苦水。

  “買賣基本不開張,已經七八天沒有賣出一輛車了,還凈有顧客要退貨。”陳先生說,在平時他一天平均能賣出三四輛車,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8輛,去年一年他就賣出了1000來輛,前來買車的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以老人為主,年輕人占到百分之三四十的比例。對于顧客退貨的要求,他坦承如果沒有質量問題不會接受退貨。

  “我現在還有五六十輛存貨沒有出手,如果接受退貨,再有10個倉庫也盛不下這些車啊。”陳先生說,他們正在和生產廠家協商,想把店里的存貨退回廠家,有的廠家已經同意,但有的廠家怎么說也不肯接受。

  對于交警嚴查老年代步車的行動,陳先生表示他也支持,但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助他們協調廠家退貨,消除后顧之憂。“我們支持濟南交警,我們也希望工商、質監等部門提供幫助,政府協調也好,工商發函也好,幫我們把最后庫存的車退回廠家,以后我們就不賣了,我們賣就賣將來可以上牌上路的車。”陳先生說。

  對于車主的退貨要求,天橋工商部門也表態,如果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在購買的過程中,經營者使用了誤導或者欺騙性的語言致使消費者購買車輛,他們會協助消費者退換貨或者提供其他方面的幫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泰來 實習生 張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