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博眼球玩“快閃”

  降運營成本或是主因

  像永安行共享單車這樣的“快閃”鬧劇,在濟南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今年1月16日,濟南趵突泉景區、泉城廣場、泉城路、世貿以及人民商場、綠地中心等主城區的重要街道、景點、商場等處出現了一批ofo共享單車,引發市民關注,不少市民激動地說:“濟南喊了十多年的自行車終于落地了。”

  不過,因為沒有向相關部門報備,當天下午小黃車ofo被緊急叫停,小黃車在濟南從走出校園到邁入社會的第一次嘗試夭折了。

  ofo共享單車濟南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當日ofo共享單車選取了泉城路、萬達廣場等熱門地點進行測試,主要看看濟南市民對共享單車的態度以及反映,測試完后還要跟政府合作。

  2016年下半年,在滴滴、優步等網約車市場逐漸回歸常態之后,互聯網單車晉身網紅之列。摩拜、ofo、優拜、小藍、小鳴、騎唄等品牌爭相圈粉,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出現在眾多城市的街頭巷尾,以至于很多市民都覺得共享單車太多而顏色不夠用了。

  第三方機構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已達到1886萬人,預計2017年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年底將達5000萬用戶規模。

  有研究者指出,在巨大的市場誘惑面前,這些初創的互聯網公司并未像滴滴、快的那樣大打價格戰,而是用了另一種博人眼球的方式推銷自己的產品,利用社會公眾對自行車的天然關注,盡可能降低運營成本。

  完全放開還是提高門檻

  應盡快拿出方案

  就在年前的ofo共享單車鬧劇之后,濟南市停車辦專門就互聯網共享單車事宜做了情況說明。為了保障市民利益,濟南市政府相關部門會對進入濟南的共享單車企業進行必要的準入審核,確保濟南市民在享受到共享單車便利的同時,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得到切實保障。

  濟南市停車辦針對ofo“快閃”時曾發聲明,“目前,濟南正在與共享單車企業就經營資質、運營管理、站點布設、投放數量等細節問題緊鑼密鼓地推進過程中。”這也意味著,共享單車企業在進入濟南之前都要經過相關的資質審核,達到一定的準入條件。

  從濟南的具體情況來看,目前公共自行車正在積極推進,不少停車點已經安裝了遮陽棚和監控設備,只等車子來就可以了。1月25日,摩拜單車正式進入濟南,如今已有月余。也就是說,現在濟南自行車市場基本形成了“一公一私”的格局。

  “共享單車是市場行為,不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原來的技術和經營模式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需要重新做調整。”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說。

  張汝華認為,相對于杭州等公共自行車比較發達的城市來說,濟南因為公共自行車剛剛出現,因為前期做了很多努力,所以沒有那么多包袱,正好可以抓住機會考慮一下未來自行車的發展布局等問題。

  張汝華分析,假如濟南單車市場全部放開,勢必導致單車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最終對市民出行也會不利。“像濟南這樣的城市,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該制定管理規則,提供基礎運營的保證,哪家廠家來運營不是重點,重點是允許一定程度的良性競爭,讓單車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才是總體目標。”

  “公共管理、公共服務是特許經營,共享單車是不是具備特許經營的屬性?政府或者采取特許方式簽約一兩家,或者放開市場、自由競爭,現在全國城市都在探索,濟南也還沒有明確這件事。”張汝華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劉飛躍 實習生 高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