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愛犬去趟醫院要花1000多元,平時來個“洗剪吹”至少200元,DIY寵物口糧一個月居然要1500元……如今,喜歡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青島目前有寵物狗至少10萬只、貓至少7萬只,而“它消費”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也是日漸龐大,寵物食品、保健、美容、玩具等精耕細分,對不少家庭來說,寵物消費已成為堅挺的生活剛需。很多寵物主人認為,它們就像自己的家人,花費很少去計較。

美容|洗澡超百元,做精油SPA價更高
“養狗真是很花心思咧,跟養個孩子差不多。”媛媛由衷地感嘆道。媛媛的愛犬叫Lucky,2013年的一天,她與愛人專程去機場迎接這個三個多月大的金毛“弟弟”。其實,在把狗寶寶抱回家之前,媛媛就已經到寵物店買好了狗糧、狗鏈子、狗玩具,外加一些寵物沐浴露、澡巾之類的生活用品,前前后后花了數百元。
如今更是到了Lucky消費的高峰階段。“因為狗狗體型大,我們會去寵物美容店給它洗澡。充了2000元的卡,折后每次108元,大概能洗19次左右。”媛媛說,大型犬洗澡比較貴,小型犬相對便宜些。
不過,小型犬在美容造型上也是非常燒錢的。泰迪犬momo的女主人小彤告訴記者,給狗狗美容的過程其實十分講究。為了防止狗毛過長打結,要先給狗梳理毛發,然后是清洗耳朵和眼睛、修指甲,之后給狗洗澡、烘干,最后修剪、造型。“造型一般隨狗狗的品種和主人的喜好而定。大型犬通常不會特別頻繁地修毛,但是因為它們體積大,給它們洗澡烘干就比較麻煩,一系列美容工作做下來需要一兩個小時。”作為寵物美容店的常客,小彤說,就在前不久,她剛剛帶momo享受了一套精油SPA的美容服務,花了209元,另外做造型花了120元,兩處染色110元,一套美甲45元。
“快過春節了,還想給它買點新衣服,稍微好點的衣服、零食、玩具也要一兩百元,真要好好給它置辦‘年貨’,沒個一千塊根本下不來。”小彤說,雖然花銷挺大,但在自家狗狗身上從來沒有舍不得的時候,只要是好看的、好玩的,自己就會毫不猶豫給買回家,而且只要是造型做得好看,價錢她也很少去計較。

口糧|買進口貓糧,一個月花費1500多元
比起寵物美容這樣的附加消費,寵物口糧這一基本開銷在日常喂養中占得比重更大。“貓咪發燒友”王小姐喂養了一只美國短毛貓和一只蘇格蘭折耳貓,剛剛當上媽媽的她表示,自己在貓身上花費的心血不比孩子少,“我買的都是進口貓糧,因為我堅信‘從嘴上省的錢早晚交給醫院’,所以吃方面要精益求精。”
為了讓記者更直觀地了解貓咪的日常花銷,王小姐為記者列了一份消費清單。上面顯示,兩種貓的貓糧各不相同,其中一個品牌的貓糧價格是550元,另一個品牌的價格為410元,共計960元,兩種貓糧可以吃3個月左右。算下來,平均每個月兩只貓要吃掉320元的貓糧。“還有輔食呢!”王小姐告訴記者,兩只貓平常還要吃零嘴罐頭、雞肉和蛋黃等,平均一個月要另外支出50元左右。前陣子,這兩只貓生下了五只貓寶寶,王小姐將其中兩只送給朋友,自己留下了三只,如今王小姐的“貓咪軍團”已經擴大到五只。說到這些寵物貓的年消費,王小姐表示:“寵物有成長的過程,每年都有成長節點,所以沒法計算。而且也不是養的數量多,花費就成比例增長,畢竟有些寵物用品是可以重復利用的,比如一個‘貓爬架’一只貓玩也是玩,10只貓也可以共用一個。”
與王小姐同樣在寵物口糧上追求品質的“貓咪發燒友”,還有市民呂菁菁。因為擔心成品貓糧含防腐劑,小貓入口的東西她全部自制:進口牛肉、海魚、新鮮雞肉,再配合小貓愛吃的蔬菜和價格不菲的營養品。呂菁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給貓買的進口高檔貓營養糧500g要150元,一個月一只貓要吃掉1500多元。
“現在,每個月它要吃800元左右的進口狗糧,和100多元的零食,一年花費要超過一萬元。”金毛犬Lucky的主人媛媛說,在愛犬尚未成年的時候,她曾在網上買國產狗糧,后來發現Lucky吃了之后全身皮炎,媛媛便開始嘗試更換進口狗糧,花銷自然就大了。“小型犬的狗糧一個月200多元就夠了。”媛媛介紹說。

醫療|拉肚子花2000元,寵物也遇“看病貴”
“千萬別生病,進醫院上千元擋不住。”在采訪中,多位養寵市民均表示,最擔心的就是寵物生病,只能找專業獸醫醫治,可是費用比人看病要貴很多,就連治療腹瀉都要上千元錢。
“‘饅頭’前年拉肚子,化驗、打針、吃藥,一個星期就花了2000元,那次只是普通腹瀉,不是病毒性的,若是病毒性的更貴。”王小姐回憶說,她曾救過一只流浪貓,當時貓咪前腿受傷,伴有腹部潰瘍,拍片、做全麻手術、打針、住院,10天一共花了3000元;還曾救過一只流浪狗,后腿斷了,拍片、做全麻手術、打鋼釘和消炎針一共3500元。在給這條流浪狗動手術時,王小姐在寵物醫院遇見一個老人抱著自己養的狗去看病:“大夫說了治療方案后,老人先問要花多少錢,大夫說要600元左右,老人大吃一驚。沉默了很久,最后還是抱著病狗走了。”后來,養貓的時間久了,積累了經驗的王小姐遇到貓咪小病小恙,就選擇自己買藥和注射器在家治療。
采訪中,呂菁菁也對記者抱怨道:“人拉肚子多半是吃了壞東西,吃點黃連素,治療兩三天就好了,有的人甚至直接扛過去了。但是寵物拉肚子的話,掛掛水花四五百塊錢算少的,這還只是吃壞肚子癥狀比較輕微的時候。如果是傳染病的癥狀,就得花個幾千塊錢了。”呂菁菁表示,如果寵物得了腫瘤、腎病等,有的干脆就不治了。
“像金毛這個犬種,皮膚比較敏感,七八月份潮濕的時候就容易有皮膚病,目前也是Lucky最常遇到的一種病,去一次醫院,要化驗是真菌還是細菌感染,再決定開哪種藥,吃的藥、涂的藥再加上藥浴,就已經1000多元了,因為我們也不懂,醫生怎么說我們也只能給了。”媛媛無奈地說,“這樣算下來,我養這一只金毛,一年保守估計也要花掉1600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一萬元左右的狗糧,4000元的清洗費,1000元的醫療費以及1000元左右的狗窩更換及零食費等其他開支。”

新寵|烏龜成了城市第三大愛寵
在城市中,市民最常養的寵物為狗狗和貓貓,那大家最喜歡養的第三大寵物是什么呢?記者走訪過程中,不少市民都認為是魚或兔子。但一家調研機構早前公布的《2014~2019中國寵物市場調查研究預測報告》顯示,除了狗和貓,龜才是城里人的第三大愛寵。
如今,市民張仲謀的家中已經喂養了19只品種不一的烏龜了。“水龜和陸龜都養,水龜有馬塔、墨龜、黃喉、黃澤、蛇頸、剃刀,陸龜有赫曼、紅腿、四爪、蘇卡達、亞達、豹龜等。”在張仲謀看來,與養貓狗不同,如果想要一只品種較好的龜,花費主要都在前期。“這只陸龜就要3萬多元。”張仲謀指著一只亞達龜告訴記者,“但平常喂養時,除了吃龜糧外,主要就是家里有什么菜就給它吃什么,另外吃掉的蘋果核也會給它,花銷很少”。如果是水龜,則在吃上更省錢,“一兩個月不喂都餓不死”。
如果遇到烏龜生病了怎么辦?“基本都自己在家治。”張仲謀表示,目前在青島,爬行類的寵物醫院還并不完善。但由于通常“發燒友”買的龜都不便宜,在照料上也是十分小心。“烏龜也會感冒,跟人一樣,不及時治就可能變成肺炎。水龜則容易腐皮爛甲。”張仲謀表示,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用藥都是選擇藥店銷售的人類用藥。
另外,作為養龜的“發燒友”,張仲謀認為,烏龜的價位從十幾元到上萬元都有,養的時間久了培養出感情,其實都一樣有趣。

經濟賬|企業抱團掘金“寵物經濟”
寵物是人的好伙伴,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家庭里的重要成員。為了給予它們更好的照顧,很多人花在寵物身上的錢比花在自己身上的還多,“寵物經濟”正在悄悄崛起。狗民網和亞洲寵物展日前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寵物行業產業及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78億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小寵物撬動了千億大市場。瞄準這片新藍海,120余家相關企業參與的山東省寵物行業協會日前在青島成立。會長安中平表示,未來國內寵物相關企業將抱團發展,實現產業鏈的升級。
偶然“發現”的商機
安中平經營的艾德奧經貿公司主營寵物零食的生產和出口,目前產品已銷往歐、美、澳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發現”這個龐大的寵物零食市場出于一個偶然的機會。1996年,安中平在當時位于原膠南市的青島德維集團工作。這家生產肉類、魚類等食品的企業有一個魷魚烘干車間,這年,魷魚進貨困難,車間閑置了一段時間之后,開始研發新業務:把雞胸肉烘干成肉干給小狗吃。“當時人們對雞胸肉的認可度不是很高,它的成分是低脂肪高蛋白,非常適合犬類,所以就嘗試著做成犬類零食。”雞肉干的首批訂單來自日本,竟然大受歡迎。隨著肉腸、魚干、咬膠等新寵物零食種類的研發和生產,2000年前后,韓國、美國、歐洲的訂單紛至沓來,寵物零食市場的潘多拉寶盒被慢慢打開。
“目前山東出口的寵物零食能占到全球寵物零食市場的80%,而山東寵物零食生產的源頭在青島。”安中平告訴記者,從德維這個小小生產車間里走出了大批寵物零食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他們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工廠或公司。安中平于2006年成立了現在的公司,這時國內寵物市場才剛剛起步,遠沒有國外市場龐大,所以公司產品以出口為主。幾年的時間里,上百家規模不一的寵物零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使青島逐漸成為全國重要的寵物零食生產、出口基地。
主糧、零食、營養品、服裝、窩墊、玩具、美容、護理、醫療、養殖、寄養……寵物行業包羅萬象,寵物零食產業只是其中冰山一角,這門生意真正做大是在2010年以后。與它的發展軌跡相似,在國外市場膨脹的同時,國內寵物食品、用品、美容、醫療等產業也逐漸進入快速增長期。經過幾年的培育,國內寵物市場于2015年迎來第一個小高峰。“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養寵觀念的轉變拉動了寵物行業市場的發展。”安中平說,隨著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寵物,并把它們作為家庭成員來對待,愿意在寵物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

從購買商品到購買服務
“以前見面聊孩子,現在見面聊寵物。”在愛爾寵物美容學校校長穆連鵬看來,隨著寵物在家庭中所占分量日益加重,人們養寵的需求從單純的購買商品轉向了購買服務,大量寵物店和寵物醫院在城市里迅速普及,它們不僅提供寵物用品,還提供各種服務,并且后者成為主要經營項目。穆連鵬于2005年創辦寵物美容學校,主要負責對學員進行寵物洗護、造型、基礎醫療、開店經驗等方向的培訓。“學員們學習幾個月之后,一般是會開寵物店的。”穆連鵬說,最初幾年,學校一年參與培訓的也就只有10人左右,2010年以后學員持續增長,目前每個月參與培訓已經達到30人左右。
穆連鵬大學畢業后先在一家國企工作了幾年,做國際貿易。由于工作關系,他結識了一個開寵物美容學校的德國客戶,受其啟發,在接受了德國、韓國相關從業者的培訓后,在青島開了一所類似學校。“當時主要是考慮到未來寵物美容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寵物美容培訓在山東市場還是空白,但我做得太早,一開始都是賠本買賣。”不過市場的變化很快證明他當初的決策是正確的。穆連鵬說,“現在一個月的培訓量幾乎等于前三年的總培訓量,能明顯地感到這個市場起來了。目前青島已經有近300家寵物店。”
據穆連鵬介紹,投資一家規模較小的寵物店除了房租外,工具、設備、物品加起來需要5萬元到10萬元,成本較低,因此吸引了很多喜歡寵物、資金不足但又想創業的“待業青年”,尤其以年輕女孩居多。90后姑娘小董五年前就開始做寵物“生意”,自己家里養的狗經過繁育,“隊伍”越來越壯大,她便開始將新生幼犬出售。由于有多年照顧寵物的經驗,也接受過短暫的培訓,她索性在家里開了個“寵物工作室”,為狗和貓提供美容造型、基礎醫療等方面的服務。去年,眼看著“回頭客”越來越多,她便租了個店面,開了一家正規的寵物店。
寵物行業是“暴利”嗎?
在很多人看來,寵物美容太“暴利”。看上去難度不大的一套“洗剪吹”要花費上百元甚至幾百元,相對高端的SPA、按摩、游泳等服務花費更多,是技術含量高、寵物清潔用品貴,還是漫天要價?多的時候,小董每天要“接待”十幾只狗。“這項工作貴在人工,其實給狗做洗護和美容并不輕松,尤其是大型犬,通常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收費不低,掙的是辛苦錢。”小董說,很多主人愿意把寵物送到店里來,可能是確實不知道怎么給寵物洗澡、護理、修毛。“有些地方洗不干凈容易聚集細菌,修毛就更難了,有顧客自己修得太難看了,只好再送到店里來進行二次加工,還是需要一些技術的。”
打疫苗、做體驗、外科手術、傳染病控制……與寵物店相比,寵物醫院顯然需要更高的技術標準和專業資質,不是到培訓學校學幾個月就能開的。寵之愛動物醫院院長郭世杰告訴記者,目前青島共有41家專業寵物醫院,其中面積在150平米以上的規模較大、設備齊全的寵物醫院有15家。專業寵物醫院的醫師須為動物醫學專業出身并且取得職業獸醫師資格,青島符合條件的醫師現有200多人。在郭世杰看來,這個數字與實際的市場需求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據郭世杰介紹,根據注射疫苗和寵物醫院接診情況測算,青島目前有寵物狗至少10萬只、貓至少7萬只,“人們消費水平在提高,對寵物服務的要求也在提高,尤其是在近幾年激增的這批寵物老年化之后,對醫療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打個疫苗動輒幾百元,看個病可能要上千元,不少人覺得寵物醫院收費太高。郭世杰經營寵物醫院12年,對這個行業的所謂“暴利”有自己的認識。“過去寵物醫院確實一些亂收費、亂看病的現象,寵物醫師也經常被人們認為是‘江湖郎中’。但是近年來,由于養寵人對寵物醫療越發重視,寵物醫院之間開始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為了提升服務留住顧客,在專業水平和收費規范上都改善了很多。”郭世杰認為,之所以出現看病“動物比人貴”,主要是因為診斷困難和設備折舊成本高。“動物不會說話,主人不一定能把病情描述清楚,因此必須做多方面的檢查。另外,同等價位的B超、彩照等醫療設備,人一天可以看40個,可能動物只能看5個,診斷的人工成本和設備的折舊成本最終都會體現在收費上。”
市場分散致行業標準缺失
看似蒸蒸日上的寵物行業,究竟發展到怎樣的規模了呢?狗民網和亞洲寵物展日前聯合發布的《2016中國寵物行業產業及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根據對國內寵物行業生產企業年均銷售額的調研可以推算,2010年到2014年寵物國內寵物市場保持著年均50%以上的增速,201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978億元,預計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也就是說,十幾年前在國內還少有人問津的寵物行業已經發展出了一個千億市場。
看準了國內寵物市場這塊肥地,安中平公司的產品開始由出口漸漸向內銷傾斜。安中平認為,在繁榮表象的背后,“小而散”的格局仍然是制約國內寵物市場的一個障礙。“現在國內寵物食品、用品生產企業還處于整個產業鏈的下游,主要以為國外知名品牌代工為主,缺少自己的大品牌。很多追求品質的消費者只能購買進口產品,通常花費較高。”在郭世杰看來,“小而散”也是國內寵物醫院發展的“絆腳石”。“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以大帶小,中心醫院與社區醫院形成網絡,連鎖化經營,就像人一樣,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診所,建立統一的診療和收費標準,有完整、系統的規劃才能帶動寵物醫療行業走向規范化、專業化。”
“市場過于分散最大的問題在于行業標準和規范的缺失。以寵物食品為例,為什么人們更信賴進口產品,是因為國外寵物食品有嚴格的產品安全國家標準。實際上這些產品是國內生產的,我們有能力做出這樣的產品,但是因為現在國內還沒有關于寵物食品的統一標準,所以人們沒有選擇和評判的依據,也就很難認可我們自己的品牌。”安中平說。日前,山東省寵物行業協會成立,以寵物行業規范化為目標,提供行業調研、技術培訓、產品推廣等服務,120余家相關企業入會,試圖“抱團發展”。作為協會會長,安中平表示,“未來國內寵物企業的方向是做品牌,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都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從產業鏈的下游走向上游,實現產業鏈的升級。”(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