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該事件,學生們指控該學校已經離職的老師張勛伙同大學生助學服務中心,一起欺騙了學生。對于學生們的說法,張勛表示“不認可”,目前,雙方分歧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是助學金還是小額貸款?

  “這是小額貸款,不是助學金,我之前都跟學生說得很明白,不存在欺騙的行為。”張勛告訴記者,當時承諾的是幫助學生從各個網貸平臺上貸款,貸款額度達到兩萬元計算,將陸續(xù)返還給大學生一萬元。

  張勛表示,當時去服務中心的有很多學生,有的覺得做小額貸款有風險性,就沒有再做,他們也都尊重學生們的意愿,而這些學生之所以愿意貸款,在張勛看來,看重的也是這白賺的一萬元。

  對于張勛的說法,參與貸款的學生們都表示,張勛自稱總務處的老師,幫助學生們申請這筆貧困助學金,還表示學校也知道。“先走社會化的平臺,然后學校會幫忙將這筆錢陸續(xù)還清……”

  假冒老師還是已告知離職?

  張勛告訴記者,自己從部隊轉業(yè)之后,就一直在學校的保衛(wèi)處工作,前前后后十多個年頭了,這批大二的學生去年入校時候,他曾經負責迎接,所以和他們有所接觸,學生們也都知道他是這個學校的老師。

  “由于種種原因,2015年的12月底我就從學校辭職了,我當時和這些學生們都說得很明白,我是以校外人的身份接觸他們的,不存在著假冒老師的身份。”

  可同學們對于張勛的印象,則一直認定他是山東城市建設職業(yè)學院的老師,而且是總務處的老師。直到事發(fā)之后他們找學校,才知道張勛已經于2015年12月份從學校離職了。“如果不是老師,我們也不可能相信他,也不可能去申請這所謂的助學金。”

  貸的80萬元究竟去哪了?

  經辦的學生姓聶,他和張勛是遠房親戚,據張勛表示:“這個服務中心逾期不還款之后,我和聶也都在一直的努力,都用自己的錢幫助學生們還了逾期的一部分。”

  對于這個說法,被貸款的學生們都表示了否認,逾期這么長時間,貸款一直沒有人進行償還。

  那學生們貸下來的近80萬元的錢,究竟去了哪里呢?學生們說,他們曾經查過銀行卡的交易明細,發(fā)現有些錢申請下來后,直接就劃到了張勛的銀行卡上,或者被張勛取走。

  對于學生的這個說法,張勛表示,自己只從學生卡里取走了不到一萬元的費用,這些申請下來的錢都在這家大學生助學服務中心的賬戶上。

  “聶給每個學生都打了欠條,我們也對學生貸款數額進行了統(tǒng)計。”張勛最后說,他們爭取協調服務中心在1月15日之前將學生們的貸款全部還清。貸款的學生們卻認為,張勛的說法就是托詞,因為他之前也是這么承諾,目前已經逾期好幾個月沒有還款了。而讓沒有任何錢的聶姓同學給他們打欠條,這筆錢永遠沒有要回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