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家條件不好,昨天他爸才出去打工,誰知道當天就出了這事兒……”24日11:00,濟陽米橋村,陣陣哭嚎從一小院傳出,人們在悲痛,因為一場意外,讓一個原本幸福的8口之家不再完整。時針撥回到23日下午,248省道濟陽玉皇廟村村口人行橫道處,一輛自北向南行駛的白色無牌小轎車與一輛電動三輪車相撞,三輪車上,6歲的東東(化名)和他的爺爺、嬸嬸、堂妹不幸遇難。
還差個路口就要到家:帶著小孫子去打針,回家路上遭橫禍
東東是8口之家,他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堂妹,共同生活在一個院子里。“雖然小東東家里條件沒那么好,但一家人看著倒也挺樂呵,鄰里關系也都不錯。”有村民說。
據了解,事發當日,東東已經低燒兩天了,一直吃藥也沒什么效果。爺爺心疼孫子,怕有意外,當天中午便從幼兒園接回了東東,打算領著他去衛生所打針。誰知,打完針回家的路上,還有最后一個路口就到家了,意外卻降臨,8口之家瞬間倒了一半。
24日上午,十幾名親戚趕來,安慰著悲痛的東東家人。東東的父親也回到了濟陽,在縣交警大隊處理善后事宜。此時的248省道玉皇廟村村口附近,自村口人行道向南長約30余米的路面上,還能看見撒落的車輛碎片;還有一頂紅褐色帽子掛在路邊近3米高的樹枝上……
本來是四世同堂的家:得知4名后輩離世,八旬老太太哭昏了
24日11:00左右,東東家客廳南側的床上,他50多歲的奶奶正躺在床上痛哭。“老姐姐別哭了,吃點東西吧。”親戚勸道。東東奶奶從知道悲劇發生后就一直哭,一宿都沒怎么合眼。
大門外,親戚們正商量著該如何瞞住家里老人,“這是4代同堂的家庭,最上面有個80多歲的老奶奶還不知道呢,就住在斜對面。”大家怕再出什么意外,不敢告訴老人真相,只說是東東爺爺的腿被碰了。
突然,東東曾祖母的房門被推開,老太太面無表情,背著手,徑直走了過來。“他們去姥姥家了,不在家”“真的不在家,昨天就出去了”,老太太并未理會周圍人,一門心思地往屋里沖。
看到臥在床上哭得不成樣子的兒媳,這位年過80的老太太瞬間明白了怎么回事,眼淚啪嗒啪嗒地往下掉:“我的老天爺啊,我可怎么過啊?”
東東的叔叔紅著眼眶,走到屋外,從兜里掏出了一根煙,剛放進嘴里,便聽到“他叔快來,老太太暈過去了”的呼喊,他快步沖回屋里,給昏過去的老太太掐人中。幾分鐘后,老太太才清醒過來。
再也上不了的幼兒園:“太可惜了,兩個花骨朵還沒開就沒了”
12:00,記者來到東東所在的商橋幼兒園,一名女老師正站在教室外的臺階下,發著呆。“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說起東東,她不住地搖頭。她說,東東一學期前才轉到這所幼兒園,已經上大班了。“雖然接觸才短短半年,但我真是特別喜歡這孩子,有禮貌、乖巧,每節課上課下課都會主動跟老師問好。知道這事后,我昨晚基本沒怎么睡著,到現在還不敢相信。”
“本來再過一年,他(東東)的堂妹也會來到這所幼兒園上學的,太可惜了,兩個花骨朵還沒開,就沒了。”在與記者的攀談中,從這位老師口中,至少說了十幾句“太可惜了”。一陣嬉笑聲傳來,在屋里排練節目的孩子下課了。他們無憂無慮地笑著,這個年紀本也無法理解,有一名小朋友他們再也見不到了。
據濟陽縣公安局通報稱,肇事司機閆某已被刑事拘留,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悲劇背后]
留守的老人和沒法不用的三輪車
濟陽縣米橋村位于248省道西側,村里大多是水泥房和土坯房,除了一條村中東西向的“主干路”,其他全都是土路。村里600余名村民,多以種小麥、玉米為生。
老人曬著太陽,孩子們互相追逐、打鬧……這是記者在米橋村看見最多的場景。“冬季地里沒什么活,村里年輕人就都出去打工了。”村頭一位老人介紹,村中的年輕人多會選擇去城里打些零工,貼補家用,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
“家里沒個主心骨,啥都干不成。”另一老者表示,家中飯桌損壞多日,趕集時買了張新的木頭桌子,騎著三輪車帶了回來。到了家門口,卻怎么也搬不動,家中7歲的小娃娃也幫不上忙,只好喊來幾個在附近的老頭幫忙搬回了家。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也屬無奈,“年輕人畢竟得出去賺錢養家啊”……
電動三輪車不少,這是村子留給記者的第二個印象。24日,在記者從省道進入米橋村的小路上,兩公里的路程就有四五輛電動三輪車經過,其中一輛的駕駛者竟是兩名10歲出頭的孩子。“村子里去哪都不方便,有時候還得拉東西,不用三輪車用啥?”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里大多數人家里都有電動三輪車。在他看來,村里的土路并不好走,三輪車便宜又靈活,而且還方便。
電動三輪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用途,就是接送孩子,而這活一般也是由留守的老人來做。有村民說,村里沒有校車,這也沒辦法。拿小東東家為例,到商橋幼兒園有近3公里的路程,如果不騎三輪車,讓已50多歲的爺爺如何每天接送孫子呢?
可安全如何保障呢?一村民表示,“電動三輪車本身視野就受影響,確實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老人和孩子安全意識和反應速度本身就差些,村口就是省道,來往車輛速度很快不說,還經常有大車通過,沒有非機動車道,只能跟它們在一條馬路上行駛,能不危險嗎?”
在農村許多省道口,并沒有紅綠燈,車輛通過村口時也很少有主動減速讓行的。記者在玉皇廟村及米橋村村口觀察時就發現,一些車輛非但不讓行,看到有村民要過馬路后,還按著喇叭快速駛過。
“但在農村,電動三輪車確實沒法不用啊,過馬路只能靠自己多加小心了。”玉皇廟村村口,一位村民無奈地說。而在他身后不遠處,就是23日的事故現場,小東東家人的帽子還遺留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