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12月16日訊 (山東臺 陳琛 劉洋 于凡 龐峰)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嚴峻復雜的形勢,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山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水平,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提質增效,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2016年,山東主動作為、精準施策,統籌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5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27項重點任務、40條政策措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打響“三去一降一補”攻堅戰。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過的關口。山東自我加壓,在抓好國家公布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船舶五大產能過剩行業基礎上,主動增加煉油、輪胎、化工、煤炭四個行業,實施“5+4”去產能任務。目前,已提前3個月完成國家下達的540萬噸鋼鐵去產能任務,煤炭行業退出產能規模1960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20.6%。地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4475萬噸。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和輪胎行業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78.2%、86%、81.6%和92.6%。計劃處置125戶“僵尸企業”中,已完成出清84戶。

  山東省統計局工業處處長陸萬明:“山東省委省政府也是痛下決心去產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為了保證山東今后工業更好的發展,所以從上到下確實加大了過剩產能的化解工作,而且現在來看效果也非常好。”

  去庫存,山東突出市場導向,堅持供給與需求雙向調節。工業產銷率達99%左右,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連續四個月負增長。伴隨住房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鎮化推進,商品房銷售加快,截至10月底,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15個月,進入合理區間。

  山東省統計局投資處處長劉毅:“1到11月份,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突破了1億平米,增長22.27%,達到歷史的最好水平,至11月末,全省的待售面積是4149萬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了627萬平方米。”

  去杠桿,山東穩步推進金融改革22條,通過拓寬融資渠道、提高企業資本金等降低企業杠桿率,全省直接融資超過5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達到54.6%。

  同時,山東降成本補短板。2016年,清理收費、降低價格、減輕稅負多管齊下,為企業派發500多億元紅包。著力瞄準民生領域,打響脫貧攻堅戰,今年力爭實現12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生態環保、養老衛生、旅游休閑等投資增幅均超過20%以上,高速鐵路網、城市綜合管廊、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再提速,青榮城鐵全面開通,膠東半島進入2小時生活圈。

  供給側、山東策,“三去一降一補”五管齊下,使經濟向好態勢增多,PPI(工業品價格)結束連續五十七個月負增長,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速快于全部工業增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山東省統計局綜合處處長陳漢臻:“使我省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有所緩解,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現了由231向321的根本性轉變,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展望2017年,山東將持續發力新供給,培育新動能,開啟新征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的深入推進,山東的產業結構會進一步的優化,使咱們新舊動能的轉換轉更順暢,使咱們未來的山東經濟發展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