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專題:》》》》》》》》

  45年前,6歲的他在家門口被一位解放軍救下一命,

  自那以后,他開始瘋狂尋找他的恩人,

  也是自那以后,開始了他的匿名慈善公益事業!

  他就是邵建波,1965年5月出生,現任德州旗幟哥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著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中國好人、中華民族抗戰勝利博物館館長。邵建波長期熱心公益事業,十余年來,他經常利用節假日到德州各地匿名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因多次做好事不留真實姓名,只留下一面小紅旗,因而邵建波被人稱為“旗幟哥”。

  “萬里尋恩”讓他踏上長征路

  45年前,邵建波6歲那一年,邵建波在南京市太平門附近,橫穿馬路去買冰棍。跑到馬路中間時,一輛大卡車突然從北坡沖下來,就在危急時刻,一位解放軍從馬路對面跑過來,飛身夾起他滾閃到一邊,卡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這位解放軍把他抱到路邊,放他下來,然后就急匆匆地離開了。事后,邵建波的母親得知此事,便帶著他提著四處尋找他的恩人。

  “30多年來,我一直在尋找恩人,從南京到北京,到昆明武漢和安徽金寨,我跑遍了可能有救命恩人的所有當時駐地部隊和單位,也去查詢過很多干休所,還去過以前在南京現在在北京的軍事院校,可是一直沒有消息。中央電視臺、江蘇人民廣播電臺、南京人民廣播電臺、《人民前線報》《解放軍報》《現代快報》……在這些新聞媒體上,都留下了他尋人的痕跡。

  1998年9月,邵建波聽南京軍區政治部原來工作人員介紹,曾經有一個紅軍的孩子來南京探親的時候曾在太平門救過人,他隨即踏上了江西贛州市的瑞金尋找核實。但是,他被人告知,自己要找的人已經搬家,于是他輾轉趕往遵義,但是結果讓他很失望。盡管如此,他依然堅持自己樂善好施的習慣——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到當地的養老院看望那里的老戰士和軍人,“養老院的老軍人們給我講了多年前長征的經歷,我被他們的革命精神所感染,蒙生了重走長征路的念頭。”那一次,他從瑞金走到四川松潘草地沿著紅一方面軍路線達到會師地甘肅白銀的會寧。2003年旗幟哥邵建波二走長征路沿著紅二方面軍路線到達四川甘孜州。

  再踏“尋親路”為女紅軍送關愛

  從云南回到南京后,“旗幟哥”邵建波在做事業的時候,變得更加“不安分”。在他的眼里,所有的軍人都成了他的親人,因此,他在南京、北京、蘇北、溫州、寧波等地的企業,只要有退役軍人參與創業,他都免除全部費用,并為這些退役軍人提供商業配套和服務。

  僅僅這些,他覺得還遠遠不夠,他考慮了很久,最終決定遠赴幾千里外的甘肅。“紅軍西路軍女戰士應該受到更多關懷,享受更多溫暖。我在網上查詢了資料后,決定到甘肅看望兩位仍然在世的女戰士!”

  2009年9月,“旗幟哥”邵建波帶著兩大包重重的禮物:老人吃的各類食品營養品,沿著河西走廊再次踏上了“尋親”之旅,也是第三次踏上長征路。

  在較偏僻的蘭州七里河華林坪社區,“旗幟哥”邵建波終于找到了老戰士陳慧芳,并送上了禮物和慰問金。老人當時已經94歲高齡,身體硬朗。老人給他講述說自己十幾歲在遵義參軍,在加入西路軍做護士時,在槍林彈雨中被俘的經歷,并告訴他,曾親眼看著戰友被土匪活埋糟蹋,自己幾經生死逃生獲救。老人告訴“旗幟哥”邵建波:“我這一生沒有孩子,但收養了很多孤兒,現在我和收養的最小的孤兒一起生活,孩子已經結婚,他很孝順……”老人的經歷,讓“旗幟哥”邵建波不禁動容,他哽咽著摟住老人的肩膀說:“我們都是您的孩子,老人家,是你們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我們感謝您!”

  經過各方聯絡打聽,邵建波還探望到了同為西路女紅軍,時年88歲的牟炳貞老人的住址。此次探望,讓“旗幟哥”邵建波一直不能釋懷:“這些年來,我在全國各地看望了很多老紅軍,這次最讓我銘心刻骨,這些女戰士,從青春年少到耄耋老人,付出的比男的要多得多,令人敬佩啊!”他暗下決心,以后只要有時間,就會常來探望老人。

  出資10萬元修建定西甘谷馬家溝希望小學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一直是“旗幟哥”邵建波的處事的態度,而“低調做人”則是他的做事原則。

  2012年12月,“旗幟哥”邵建波第四次踏上長征路,從千里之外的南京趕往甘肅蘭州市和白銀市,再次看望了那里的西路女紅軍。在看過老紅軍后,他決定沿著當年紅軍的路線到達了延安。在到達紅軍五次行至的天水市甘谷時,“旗幟哥”邵建波從新聞上看到,位于甘谷縣西北40余公里的一個山溝里的馬家溝小學,只有3間殘破的教室。為了節省,全校5個年級28名學生只有下雪了才能燒煤,平時冷也只能硬撐著,否則煤不夠燒。這讓他頗受震驚: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這里的孩子們竟然還在這樣土坯房里學習。“寒冬里,孩子們沒有一點保暖措施,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怎樣學習呢?”于是,低調的“旗幟哥”邵建波匿名“美麗中國”為學校捐款買煤讓孩子們溫暖過冬,并出資10萬元為馬家溝小學修建新校舍。

  經過6個月的緊張修建,馬家溝小學順利落成,孩子們終于可以在嶄新的教室中學習,不再受嚴寒酷暑的侵襲,而這個神秘的愛心人,則讓他們一直念念不忘。直至2014年1月,“旗幟哥”邵建波在一次采訪中,他被人認出,這就是一直在長征路上匿名行善的“美麗中國”。

  雖然第四次走長征路,“旗幟哥”邵建波沒有尋訪到老紅軍,但是,他為長征路上的“花朵們”重建了“溫室”,這位“隱身”的愛心人,讓甘谷馬家溝的師生們感激,讓附近的居民們深念。

  關愛老紅軍,擔起傳承血脈的責任和使命

  “紅軍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201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旗幟哥”邵建波得知有幾個健在的老紅軍在四川巴中和重慶,今年10月,他第五次踏上長征路,近日到達通江沿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一路看望慰問老紅軍。

  2016年4月,他在走訪蘇州老紅軍梁金玉時,得知她要尋找失散74年的兒子時,他暗自決定,一定要為老人完成心愿。于是他四處打聽,一路奔走。

  他手中有個寶貝,那就是一面紅軍旗幟——那上面留下了數十名老紅軍的簽名,和走長征路沿途100多位老紅軍、老將軍、紅二代在紀念封上的簽名,都是這些年他重走長征路的見證。“在交通如此便利的情況下,走長征路還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要趕緊搶救留存這些老紅軍資料或幫助完成他們的心愿,他們畢竟都是100歲左右的人。”“旗幟哥”邵建波說,他這次主要是幫助101歲女紅軍梁金玉尋找她失散的兒子,“她是巴中通江人,要讓老紅軍在有生之年感覺到愛心志愿者的溫暖和親情,我必須與時間賽跑。”

  “旗幟哥”邵建波對革命前輩的敬仰,堅持做公益慈善事業,謙和的態度,得到很多老紅軍的肯定,“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愛老紅軍的隊伍中來,擔起傳承血脈的責任和使命。”他謙遜地說。

  (綜合整理大眾網、新華網、德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