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濟南軌道集團發布濟南東客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意味著東客站綜合樞紐已基本確定其設計規劃。消息一出,很多市民表示疑惑,這個東客站綜合樞紐和鐵路新東站有什么聯系?為何由軌道集團對外發布,而不是鐵路部門進行公示?帶著大家的疑惑,記者獨家采訪到了設計部門,為大家首次揭開濟南新東站面紗。 

  最初只是石濟客專配套站 如今要引入六七條高鐵線

  新東站動工的消息由來已久,很多市民對此表示困惑,早就知道在王舍人要修個新東站,為何四五年過去了,新東站的規劃才要剛剛浮出水面?其實,事情是這樣的,早在多年前新東站確實已經動工,但是是作為石濟客專的配套車站進行設計的。后來,鐵路突發溫州動車事故后,整個鐵路建設的速度放緩,新東站的建設也一拖再拖。

  幾年后,隨著膠濟客專越發飽和,濟南至青島之間僅有一條客專無法滿足客流需求。目前膠濟客專快慢混跑,一到假期,鐵路局為了能夠開行更多列車都要煞費苦心,來回研究調度時刻,以爭取可以多開一趟臨客。這時,已經開工建設的濟青高鐵“應運而來”,新東站就從石濟客專配套站變為濟青高鐵和石濟客站共用站。根據目前的規劃,除了濟青、石濟等客運專線以外,濟南至聊城、德州、泰安、濱州等城際鐵路也要引入該樞紐,新東站搖身變為比西客站還要大的綜合客運樞紐。

  火車、地鐵、公交、長途車以后都在一個樓里換乘

  至于這次環評公示為何由軌道集團公布,這個解釋起來也有些復雜。類似于北京南站集公交、地鐵為一體,新東站也是一個綜合樞紐,而且比北京南站還要再多一個公路長途客運功能。新東站里面涵蓋鐵路部分、軌交部分、公路長途客運部分,還有公交、BRT、出租等種種出行板塊。

  那么,除了鐵路部分交由濟青高速鐵路進行設計規劃外,其他主要板塊的設計就由軌道集團牽頭完成。這次環評公示所涉及的設計,就是新東站除了鐵路板塊以外其他板塊的初步設計規劃。據悉,新東站初步設計13個站臺27條軌線,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其中東客站站房計劃僅占7.2萬平方米,配套交通設施面積則要占到21萬平方米,包括公路長途客運、公交及BRT、出租車蓄發區、社會車輛停車庫等其他配套設施。從而形成鐵路客運、長短途班線客運、公交BRT以及出租、軌道交通等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大交通”格局。

  最初四層設計或加一層 地下為軌交預留好空間

  早在11月22日,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針對濟南東客站綜合交通樞紐相關配套設施設計開始招標。新東站大致分為5層,地上兩層,地下二到三層,而軌道集團主要負責除了鐵路部分以外的設計,大致地上一層鐵路站臺以外的區域,以及地下層的整體配套設計。據悉,新東站最初規劃地上兩層、地下兩層,地上一層主要是高鐵站臺,地上二層則為候車區域;地下一層為旅客出站通道兼公路客運換乘區,地下二層則是未來軌道換乘區域。目前,還要預留地下三層,為以后軌道交通建設預留好空間。

  為了實現“零換乘”,更加方便市民出行,軌道交通集團一再會同設計部門深化研究。甚至說,到了中午一兩點,材料就攤在會議室桌上,大家匆匆吃幾口中午飯,再回來繼續探討優化措施。

  根據目前最有可能中標實行的設計,地上一層南廣場將設公交首末站和BRT車站,北廣場則設置長途客運車站。目前,地下設置在小細節上還存在爭議,共識就是出租蓄車區設在地下一層,爭議則是統一設置發車區還是兩邊分別設發車區。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