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歲的張為波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6年前,他得知臨沂市臨沭殘疾男孩鞠興浩獨自支撐起整個家的感人事跡,決心將鞠興浩的經歷制作成書,讓更多孩子學習。經過6年的努力,他的《沂蒙男孩》終于出版了。
傳播孝道,新書全部捐送
7日上午,張為波來到臨沭縣臨沭街道第五小學,捐出了1000多本書。孩子們拿到書以后,當場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鞠興浩哥哥吃苦能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也要像他一樣,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持住孝敬我們的父母。”孩子們看過書以后感觸頗深。
張為波說,因為資金有限,首次印刷只印了5000余本,現在所有的書都已經捐到了青海、西藏、江蘇以及河北等地,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了解到鞠興浩的事跡。
記者了解到,《沂蒙男孩》是一本少兒讀物,主要介紹臨沭男孩鞠興浩的故事,他從小被火燒成殘疾,面臨不幸的家庭,他小小年紀撐起了整個家。這本書以動漫加文字的形式,讓孩子們讀起來更有興趣。
今年16歲的鞠興浩已經是初三學生,學習成績優秀,他看到書以后說,自己的故事能夠出一本書,他感到很高興自豪,將繼續努力做中小學生的榜樣。
面對困難,他沒有放棄
張為波出生于臨沭縣蛟龍鎮姚家后村,他學歷不高,畢業以后一直打工,如今在一家物流公司做叉車司機。對他來說,想要出書簡直比登天還難。
但是,困難重重并沒有阻礙張為波的夢想。剛開始兩年的時間,張為波到處收集鞠興浩的資料,到濟南參加孝文化論壇,為出書做足了準備。2013年8月,他正式開始編輯書的內容,向公司請了8天假,找了個網吧每天像打卡上班一樣去網吧編輯文字。
文字整理好以后,他又找了很多人幫他修改,有時一個月要修改上百次。不僅如此,為了吸引孩子看書的興趣,他還找人繪制了鞠興浩日常生活的漫畫,每一幅漫畫以及配的文字他都仔細琢磨修改。
最終定稿后,他就跑到廣場、書店等孩子多的地方,把書拿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提意見。有時候,家長不明白他的目的,都不讓孩子跟他說話,鬧出了不少笑話。
而讓張為波最頭疼的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每到用錢的時候,他總是力不從心。為了省錢,他到濟南學習不舍得買吃買喝,不敢住旅館,總是找地方湊合一晚,只為把省下來的錢用在出書上。

最終圓夢,他感覺釋然
張為波和鞠興浩的緣分,還要從2010年說起。當時,平日里愛讀書看報的張為波看到報紙上對鞠興浩的報道后很受感動。他到鞠興浩家中,看到了當時只有10歲的鞠興浩,心里暗暗發誓,要把這段感人的生活經歷寫成書。
“鞠興浩家庭那么困難,但他對父母非常有孝心,這是難能可貴的。”張為波覺得“孝”是中華傳統美德,他有義務和責任傳播孝文化。
今年11月份,經過6年的努力,張為波的書終于成功出版了。在拿到書的那一刻,張為波終于釋然了,感覺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連他工作的臨沂財源物流公司總經理皮元省都說,看到張為波為了出書努力這么多年,自己非常感動。為此,皮元省非常支持張為波出書,有時候耽誤了工作,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現在,張為波向已經工作了的孩子借了2萬元錢,準備再印刷2萬冊,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書。

鞠興浩,2000年出生于山東省臨沭縣臨沭鎮瑯西村,一個身有殘疾的十歲男孩,面對癱瘓在床的父親和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用自己幼小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他也因此成為感動中國的“鋼鐵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