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興軍與妻子在趵突泉北門的街頭附近彈琴賣藝。記者程凌潤 攝紀興軍與妻子在趵突泉北門的街頭附近彈琴賣藝。記者程凌潤 攝

  一把柳琴、一副梆子和一個音響,家住臨沂市郯城縣的老兩口,為了解悶就來到濟南街頭賣藝,他們彈奏的曲目受到不少市民的歡迎。

  11月23日下午,兩位老人接受生活日報記者采訪,老先生紀興軍說他從19歲開始學習彈柳琴,現(xiàn)在能彈奏170多首曲子,他們大約有半年時間在濟南。

  七旬老夫妻濟南街頭賣藝

  趵突泉北門,彈琴的老人黑框的眼鏡和花白的胡須格外顯眼,旁邊的老人手里敲打著梆子。

  兩位老人前面的紙箱比較特殊,上面寫滿了祝福語,而不是“求助”信息:聽音樂使您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修心強體,身體康健;祝愿小朋友茁壯成長,青年們婚姻生活幸福,老年人們健康長壽。

  “我老家是臨沂市郯城縣東紀莊村,4個孩子都在外面,我們在家里也沒事,就出來賣藝。”白胡須的老人名叫紀興軍,他今年73歲,與他一起的是他的老伴,今年70歲,他們到濟南街頭賣藝一方面出于愛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悶。

  19歲學琴能彈奏百余曲目

  談到柳琴時,紀興軍話匣子就打開了,他說他是從19歲開始學習彈柳琴的,老師教給了他基本樂理知識,他就利用閑暇時間自學,直到他30歲的時候,他才能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

  “我的第一把柳琴是自己做的,用的是楊木,不怎么好看。”紀興軍說,他比較喜歡柳琴與他在文革時期參加宣傳隊有關(guān)系。自從能彈奏一首完整的曲子后,紀興軍就利用農(nóng)閑時間練習柳琴,如今他已經(jīng)能夠彈奏《北京的金山上》《小白楊》等170多首曲子。

  紀興軍彈柳琴的經(jīng)歷也讓妻子喜歡上了音樂,能夠根據(jù)柳琴的音律進行伴奏。“敲梆子伴奏必須打到點上。”紀興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