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門規病人宋女士到一家省級醫院買鈣爾奇和扶他林兩種藥,發現都買不到了,如果在藥店購買則會多花很多錢。“我在醫院買這兩種藥已買了五六年了,之前從沒出現過這種情況,這到底是咋回事?”宋女士對此很納悶,醫院給其的解釋是藥廠的進價太貴了。記者采訪發現,不僅是鈣爾奇,在該院很多藥品處于缺貨狀態。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今年6月1日醫院藥品零差價后帶來的“后遺癥”,最后吃虧的還是患者。

  醫院斷藥門規病人花大價錢到藥店買藥

  2010年,身患類風濕病的宋女士辦了某省級大醫院的門規,作為門規病人在該院拿藥,只需花0.15%-0.5%的支付比例即可,非常實惠。因為疾病,她需長期服用強的松,但因強的松是激素藥,會造成鈣流失,她不得不同時服用鈣爾奇補鈣,同時用扶他林來止痛。“我一個月吃五六種藥,原價是一個月要花574元,享受門規只需花108元。這六年來,我一直在這家醫院買這兩種藥,確實省了不少錢,也從沒出現過買不到的情況。”宋女士說。

  但已有半年的時間,宋女士就從該院買不到鈣爾奇了,詢問醫院有時說藥廠不生產了,有時又說是因進價太貴。在醫院買不到,宋女士只好到藥店去買,藥店倒是到處都有賣,但在藥店購買不能享受門規待遇,比醫院要多花很多錢。“扶他林也是差不多同一時間出現得缺貨局面,但這個藥醫院有時有,有時沒有。我一個月吃一盒鈣爾奇,一盒30.08元,吃兩盒扶他林,兩盒54.80元,這下一個月要多花95%的錢,對于我們長期吃藥的病人來說,實在傷不起。”

  宋女士說,買不到藥的門規病人可不止她一個,她的一個朋友也是在該院辦的門規,患的是心臟病,需要長期服用“雅施達”這種治心臟病的藥,最近兩個月門規病人也是買不到了,只在保健門診有,詢問醫院什么原因,仍解釋說是因藥廠進價高了。“藥廠和醫院之間供貨有問題,遭殃的還是我們患者,還是希望醫院能盡早把我們的救命藥給進來。”宋女士呼吁。

  山東有醫院大量藥品斷供并非孤例

  對于宋女士反映的情況,記者采訪該院發現,醫院目前確實已沒有鈣爾奇這種藥,藥房工作人員表示,“扶他林目前有口服的,沒有外用的,口服的量也很少,只要到貨了就要趕快到院開藥,否則就沒了。最近斷貨斷得很厲害。”

  不像其他在醫院頻頻斷貨的廉價藥,鈣爾奇是輝瑞旗下的外資補鈣品牌,價格不算低,怎么也會出現斷貨現象呢?記者采訪發現,近期眾多藥品在醫院突然停藥的現象,不是孤例。今年年初,江蘇省人民醫院曾要求藥企繳納8%保證金,否則出局。對此部分藥企態度也很強硬,“無法繳納,醫院,你們被停藥了。”當時該院停藥涉及的藥企多是輝瑞、阿斯利康、賽諾菲、拜耳、羅氏等外資企業;今年6月份,中南大學湘雅附二醫院曾出臺政策要求所有藥品品種統扣10%,扣率沒有商量的余地,不接受扣點的品種,醫院將予以停用或替換,也造成該院很多藥品一時停供。

  對于為何很多藥品在醫院出現停供,記者采訪宋女士就診醫院時,醫院只稱是醫改的問題,醫院不做官方回復。但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在山東也有醫院出現停藥現象,確實是大型公立醫院醫改后出現的“后遺癥”:今年6月1日,省市級公立醫院藥品取消15%的加成,不少醫院的藥房因此從“利潤點”變成了“拖油瓶”。因為藥品收入之前每年能占醫院總收入的四五成,雖然取消加成后有政府補貼,但是面對巨大的運行成本,很多醫院仍出現了藥品成本倒掛,入不敷出,有醫院就開始考慮以藥房托管的模式減輕負擔。

  醫院向藥企要利潤協商不成遭停藥

  “這家醫院就是要求所有商業公司的藥品,進院都必須通過醫院的全資子公司完成,并且要求讓利5%-10%,這其實無異于江蘇和湖南那些醫院實行的需繳保證金、收取返點、二次議價政策,對患者要不成利潤了,就向藥企要利潤,通過對藥品供銷上游的擠壓來彌補對下游患者讓利所承受的損失。但這讓藥企增大了運營成本,一些財大氣粗的藥企肯定不愿意,所以就斷了醫院的藥品供應。”該業內人士說。

  而之所以停藥的多是外資合資品牌,是因為隨著醫改的深化,醫院的控費意愿不斷增強,醫院要想省錢,降低藥品進價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因外資藥品由于知識產權,屬于完全壟斷,價格較高,外資藥企又不愿降價,財大氣粗,就出現了斷供的局面。記者采訪多家醫院發現,不但在宋女士就診的醫院,濟南不少三甲大醫院也于近期沒了鈣爾奇的身影,這與醫改后醫院節省開支不無關系。

  采訪中,有專家指出醫改的目的還是要讓醫院回歸公益本質,但目前“醫院就是盈利性公司,要完成各項指標,和銷售公司一樣。每年到年底,很多醫院都會開總結大會,院長在總結陳詞時總會說過去的一年,經過全院職工的不懈努力,醫院的住院患者增加了多少,門診患者增加了多少,收入增加了多少。那么這句話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其實這不應該是院長說的話,這應該是企業家說的話。院長該怎么說?應該說的是‘我們治愈了多少人,幫助了多少人。’”該人士指出,所以降低患者藥品支出的同時,醫改更應在加大對醫院補貼力度上下功夫,讓醫院回歸公益本質,才能擺脫這些尷尬處境,幫助醫院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