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圖方便
掏手機轉份子錢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支付方式的便捷化,婚禮的隨禮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劉永波說,隨著“90后”“95后”陸續達到婚齡,他們的支付方式已經與“80后”以及年齡更大的人群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網絡轉“份子錢”的現象在這兩年越來越多。
晚宴時間一到,張星守候在門口迎賓。簽到臺陸續有親朋過來隨禮。
張星的同事李樂匆匆忙忙跑到簽到臺,放在兩年前,他都是拿出現金并簽下自己的名字,而這次,他直接掏出手機,擺弄了幾下,簽上自己的名字和錢數,轉身跟著迎賓走去包間。很快,張星的微信上收到了李樂的轉賬信息。
李樂并不是個例。不少賓客到了婚宴酒店以后,都現場給張星轉賬,有些朋友之前就通過微信或支付寶轉了“份子錢”,到了簽到臺,留下名字就直接去吃喜宴了。
“同學、朋友隨的份子錢,不管是否到現場,大多都是通過網絡轉賬的方式。”張星說。而新娘小麗的微信零錢包里的錢數,也達到了高峰。“光在微信上就收到了兩萬多的轉賬。”
小麗算了算,在所有隨份子錢的親朋好友中,通過網絡轉賬的大約占了四分之三,其中在這四分之三隨禮的賓客中,有大約四成到場參加婚禮或宴會。同樣在十一期間舉辦答謝宴的王兵,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他粗略一算,通過網絡轉賬隨禮的人數大約占了總人數的一半。
王兵覺得,通過網絡轉交“份子錢”的方式更加方便。“通過微信,哪位朋友隨了多少錢一目了然,而且不會出錯。在婚禮現場比較忙亂,很容易出差錯。”王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