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季奔波在田間的人們
天擦黑男人鉆莊稼地抓蟋蟀 天不亮女人趕往縣城售賣
市場最東頭,賣家孟女士說,她抓蟋蟀賣蟋蟀已經20多年。前幾年丈夫意外去世,原來夫妻協作一抓一賣的工作由她獨立完成。自從處暑以后,她每晚七八點鐘天色擦黑時出門,穿上迷彩服戴上頭燈鉆進玉米地里,趕上運氣好的時候,兩三個小時能抓十幾只,有時候也一無所獲。孟女士說自己體力不比男人,頂多抓到晚上11點就回家,睡上幾個小時,天不亮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從孟集鄉趕到縣城售賣。
“今年我這最貴的一只賣了800元,到現在17天賣了3000塊錢。”孟女士說,往年還有一只賣過2000元,買家是一個南方人,據說那只小蟲一度戰無不勝,甚是威風。所以,此后每年那個買家還來買她的蛐蛐。
市場上出攤賣蛐蛐的很多是女人。當地居民說,大半夜地鉆莊稼地很是辛苦,多是男人去抓;午夜過后,女人們便帶著數十上百只蛐蛐來到市場上。掙得好的夫妻倆,這一季能掙上萬甚至更多。這天早上,老于夫婦都來到市場上賣蛐蛐。“本來我也不想來的啊,可我好不容易逮了一條好蛐蛐,打眼一看就是上千的成色,媳婦兩百就給賣了!”老于氣呼呼地給隔壁攤位的熟人喊道,市場眼見就要收尾了,高價是很難賣上去了。賣 一只好蟋蟀能頂30畝地年收成當地有農民抓蟋蟀一干20年你爭我斗的蟋蟀江湖
一只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人工飼養的“白蟲”混跡江湖
“你這就是條白蟲子啦!”拿蟋蟀草撩撥了幾下,一名中年買家直接扭頭離開。
“要是白蟲子,你給我摔死它!”后面賣蟲的婦女咬牙喊道。
在當地,農民都說蟋蟀是軟黃金,抓住一只好的,能頂上30畝地一年的收成,于是便有了人工飼養的心思。買家說的“白蟲”,指的就是人工飼養的蟲子。在斗蟋場上,若是被人看出是白蟲,那是要被逐出賽場的。
操著南方口音的買家周先生,已經收到了兩條品相不錯的“大青翅子”。在蟋蟀中,大青翅子為異形福相,是蟋蟀中的佼佼者,寧津最出名的就是這個品種。在北方很多地區,幾百條蟋蟀中也找不到一條大青翅子,而在寧津,如果當年雨水好,大青翅子的比例能達到百分之五。
怎么選蟋蟀,門道也是甚多。老錢不是蟋蟀玩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中介”,也就是買家口中的“蟲販子”。據說他去年賣給玩家的一只蟋蟀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上海的決賽。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在蟋蟀聲聲漫吟輕唱中,涼風四起。白露已過,收蟲季結束,收了好蟲子的玩家們,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在斗蟋場上一展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