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義和一輩子當領導,相信自己知人善任。侄女婿陳志是一名公安干警,又在自己權力的佑護下不斷升職,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讓陳志去干這件事,他最放心。

  是與非

  有人說,段義和是被情婦逼急了才去殺人的。有人說,這起案件對貪官和情婦都是一個警示,雙方都要以此為戒,要挾對方不能太出格。

  犯罪目的是犯罪構成中的主觀方面,段義和的犯罪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置柳海平于死地,至于他是被逼無奈,還是喪心病狂,僅僅是犯罪動機,動機不是一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決定因素。對于段義和、柳海平孰是孰非在道德層面、情理層面或許可以繼續見仁見智,但在法律層面則是確定的,罪即是最大的非。

  段義和曾仕途順風順水,從沒受過大的挫折。他的生活狀態曾是眾人矚目的主席臺,鮮花和掌聲,一語千鈞的不容置疑。然而,當冰冷的手銬鎖定了他的罪惡,當四周變成插翅難飛的高墻鐵網和荷槍實彈的武警,那種內心的極度恐懼和巨大的落差恐怕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

  起與落

  1946年,段義和出生于山東省齊河縣一戶貧苦人家。拔草、喂牛、拾柴火……他的童年記憶與各種農活密不可分。在段義和的左手手背,還留有小時候砍柴留下的傷疤。

  1965年,段義和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成為這個村子里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也成為全村、全鄉、乃至全縣的榮耀。用段義和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的一生都在爬坡,到了山頂一下子摔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