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蓋、塌陷、縫隙,騎電動車顛得屁股疼

  建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是個系統性工程,除了部門之間的協調之外,還需保證路權。“我現在每天騎電動車上班,感覺自行車道存在的問題真不少。”市民葛先生說,像經十路的部分路段,在自行車道上占道的除了汽車,還有電線桿、行道樹等等。不僅如此,自行車道的路況往往都不如機動車道。“道路坑洼不平,井蓋、塌陷、縫隙,走一路能把人顛得屁股疼。”

  “出去辦事沒地停車,只能停在路邊呀。”跟記者說這話的時候,車主崔先生剛剛把車停在千佛山西路的路旁,這里的地面上清楚地畫出自行車道,但全都被機動車占據,自行車只能和機動車混行在窄窄的車道上。

  近日,記者騎車從二環東路出發,沿祝舜路一路向西,路邊的自行車道零零星星停著機動車。道路不連續,就很難順利地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行,只好也和大多數騎自行車、電動車的市民一起,把車騎上了機動車道。

  走到上海花園路段,路邊的非機動車道則向外擴了幾十厘米,并被畫成了停車位,原有的自行車圖案還在地面上,讓人看起來有些無奈。“畫成車位得有兩年了吧。”

  在高新區雨滴廣場附近的崇華路、舜華西路等路段,道路兩側都被涂成綠色,畫著自行車的標志,但是在綠色道路上,已經停滿了車,仔細一看,竟被畫成了車位。

  據悉,該處綠色道路是在2014年劃定的,當時交警部門負責人表示,設置綠色自行車道,是為了保障非機動車的路權。可是2016年年初,濟南市停車辦確定122條道路作為濟南停車管理示范路段進行規范管理,其中就有舜華西路(新濼大街南-崇華路口)兩側。也就是說,原來的自行車道不但被畫成停車位,還被打造成停車管理示范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