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奪命號碼來自遠特通信且已實名,濟南街頭隨便買170卡


為了治理垃圾短信漫天亂飛、電信詐騙屢禁不止的現象,日前,工信部推出最嚴電話實名制——年底前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實現實名登記,不實名就停機。
實名制大限將至,詐騙電話卻依舊瘋狂。齊魯晚報記者調查發現,徐玉玉接到的詐騙電話號碼來自虛擬運營商——遠特通信。客服人員稱該號碼已經實名登記,這也恰恰反映出這項改革任重道遠,在目前條件下,即使手機號全部實名制也難除電信詐騙的頑疾。
網上買卡更方便:包實名、包激活
據媒體報道,詐騙徐玉玉學費的電話號碼的號段開頭為“171”(17185336302),號碼歸屬地為濟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多次撥打此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態,通過微信的手機充值平臺輸入該電話號碼,平臺上顯示該號碼屬于遠特通信。記者撥打遠特通信官方電話,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號碼是我們遠特通信的,是已經實名的卡,有開卡人的相關信息。”
登錄遠特通信的官方網站,就跳出了“應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實名制要求,現需要您配合完成實名制審核工作”的提示,并有進行實名制認證的網絡鏈接。記者撥打了多個電話,仍沒能聯系上遠特通信的相關負責人。
24日下午,記者走訪了濟南街頭的多家手機卡代辦點,遠特通信等170號段的手機卡仍可以在濟南街頭的小攤點輕易買到。
在文化東路上的一手機卡代賣攤點,記者詢問沒有身份證能不能買電話卡。“這種電話卡15塊錢一張,不需要身份證,買了就能用。可以去官網充值,也可以在我這里買充值卡。”攤主從身上的挎包里掏出了一張手機卡。這張171開頭的電話卡正是遠特通信的,號碼歸屬地顯示為紹興。
在山大路上的一個手機卡商店,也有海航通信的手機卡在售賣,同樣不需要身份證。“30元一張,返12個月的話費,能上網、打電話,號碼不是本地的,但是全國無漫游,盡管放心用!”該店主說道。
此外,遠特通信的手機卡也在淘寶網上售賣。“手機不實名就是空號,買家如果不方便提供身份證,賣家也可以包實名、包激活,我們可以用公司資料庫里帶真實姓名的身份證信息入網。”該店客服說。
原本為了引入競爭,卻成詐騙重災區
為給國內移動通信市場引入民間資本、打破行業壟斷,虛擬運營商從發牌開始就被貼上激活電信市場的標簽,不少虛擬運營商推出了零月租、不清零、無漫游、話費和流量自由轉化等頗具吸引力的套餐。面對著虛擬運營商的壓力,三大運營商也推行了流量不清零。
“迫于開卡壓力和成本壓力,虛擬運營商對代理渠道的把控并不嚴格。相對于三家運營商,國家對虛擬運營商的約束力相對較低,管理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170、171號段成了非實名手機號的重災區。”知名通信專家項立剛介紹。
今年7月,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組織對虛擬運營商新入網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進行了暗訪,并對部分虛擬運營商在網用戶實名登記信息合規率進行了數據抽測,共暗訪營銷網點109個,發現存在違規行為的網點37個,違規比為33.9%。
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組織電信企業對14萬余個涉及通信信息詐騙等犯罪的電話號碼進行了快速關停,其中關停虛擬運營商號碼60202個,涉及虛擬運營商的號碼分布于遠特通信、分享通信、迪信通等20余家。
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曾對媒體透露,去年底,工信部開始對虛商試點情況進行考核,目前考核流程已經走完,等所有的考核工作結束后,工信部會發出正式的虛商牌照。這意味著,首批虛擬運營商相關政策及商用規則近期或將出臺,而衡量虛商是否合格的最關鍵條件之一就是對實名制的管理。
實名制解決不了偽基站和境外詐騙
即使全部實現實名,就真的可以根治電信詐騙了嗎?
雖然近年來運營商、相關部門一直在大力打擊電信詐騙,但公安部公布的《第二季度反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三大詐騙類型造成的總損失金額合計超29.9億元,其中電話詐騙涉及金額最大,高達16億元。
“實名制無疑是打擊詐騙電話的重要方法。每個電話號碼都能查到使用人,能明顯提高手機撥出詐騙電話或發送詐騙短信的門檻。此次最嚴實名制是為了配合《反恐怖主義法》,可以說這不再是工信部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上升至國家層面對網絡安全的整體把控。”省城通信業內人士介紹。
該人士透露,目前的實名制只是處理那些名下沒有登記信息或者登記信息明顯有誤、造假的,而對那些冒名持證者,進行一一核實的工作量和難度都很大,讓投機者能夠用撿拾、收買或竊取的身份證登記入網。而對于那些從境內偽基站、境外撥打的電話,境外號碼發送的短信,都是沒法通過實名制來解決的。
“除實名制外,可采取的手段還有嚴查網絡電話的接入,嚴查境外電話的接入、攔截追蹤短信息的發送和銀行支付環節、打擊偽基站等。”業內人士介紹,“這不是靠運營商一家就能解決的問題,還要工信部、金融部門、公安部門等共同監管。國家也要完善信息安全方面的法規條例,建立完備的個人信息管理和保護制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笑)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