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大學新生謹防這六大騙局

  9月,各大高校將陸續開學。大學新生大多都是第一次出遠門,由于涉世不深,又處于一個新的環境,極易被騙。記者整理了一些現實中發生和網上流傳的“陷阱”,提醒廣大大學新生注意防范。

  案例1:代管行李,支開新生

  小明剛上大學時,母親送他來學校,在校門口,三個戴著“新生接待人員”胸牌的男孩問他是不是來報到的,并問是哪個院系,毫不設防的小李和母親如實相告。其中一人說,宿舍樓和院系的新生登記處離得比較遠,拿著行李去不方便,讓另外兩人在校門口看管皮箱,他則帶小李去登記。小李和母親跟著男孩去院系門口登記,此時,該男孩又借故上廁所離開。等小李和母親再回到校門口時,行李已不見蹤影。

  新生人生地不熟,騙子就在車站、學校門口冒充接待人員,“熱情”地幫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調虎離山,借機偷走行李。當陌生人對你過分熱情時應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輕易離身,以免上當受騙。

  案例2:冒充室友,盜走錢物

  小馬一個人來學校報到。進宿舍后不久,有個女孩進來,說自己也是住這個寢室。過了一會兒,小馬想出去買點東西,邀她同往,她說還要等父母,于是小馬獨自走了。等小馬回來后,“室友”已不知去向,小馬的包被翻開,包內的現金也不見了。

  剛入學時,新生相互不認識,騙子正是利用這一點,裝扮成新生或老鄉和學生套近乎,騙取信任,并乘機盜走學生的財物。對陌生人,應想辦法確認其身份,離開宿舍時應將貴重物品隨身帶走或上鎖。

  案例3:詐騙電話,騙取財物

  以資助新生學費、生活費等為理由,電話騙取錢財。有的電話自稱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還學費等為名,讓學生提供卡號、密碼。新生需對自己的隱私要嚴格保密,遇到此類事件要先向有關機構電話求證,遇到欺詐行為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

  案例4:冒充老師,騙取錢財

  新生剛剛完成報到,此時有騙子來到寢室,冒充老師要求新生補交費用。遇到這情況要小心提防,除了自己的輔導員,不要相信任何人。

  案例5:盜用證件,亂開卡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等重要證件,不能借給他人使用。不能委托他人代為復印,身份證復印件在應用中要注明此件的用途。防止他人借用你的身份證以及復印件辦理各種銀行卡、電話卡、借記卡等相關有價憑證,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更不要因貪圖小禮物就把自己的身份信息隨便提供給一些人!

  案例6:冒充老師,向家長騙錢

  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后會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孩子出車禍之類的,醫院需要錢等等理由,著急的家長會給孩子打電話,發現孩子電話無法接通或關機,家長就著急了,最后一點警惕心理也沒了,然后就被騙了。所以,一定要將輔導員的電話第一時間告訴父母。

  防止個人信息泄露提高防范意識是關鍵

  雖然國家法律規定,泄露公民個人信息最高獲刑7年,但每天各類詐騙或騷擾電話仍響個不停。公眾的個人信息在不法分子眼里,也許只是他們獲利的工具。杜絕個人信息泄露,需要相關部門再多些努力。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增強防范意識,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記者張斌

  來源:瑯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