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野蘑菇湯撂倒濰坊 祖孫倆確診為野生蘑菇中毒

  8月20日,家住濰坊奎文區臥龍新居小區的張先生和小孫女喝了野生蘑菇湯,出現惡心嘔吐癥狀,被送往市人民醫院,確診為野生蘑菇中毒。當天,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已經有多名市民吃了野生蘑菇而中毒。對此,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蘑菇中毒對身體損害大,市民不要隨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到白浪河散步時采回蘑菇木耳

  20日,家住奎文區臥龍新居小區的張先生被120救護車送到了市人民醫院急診部。原來,他當天早上喝了野生蘑菇湯,很快上吐下瀉,只好緊急到醫院治療。不僅如此,他五歲的孫女也因吃野生蘑菇而中毒。

  張先生的妻子劉女士給爺孫倆辦好住院手續后,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經過。“8月16日,丈夫到白浪河邊散步,發現景觀帶樹木底下長出很多蘑菇和木耳。”劉女士說,往年他們也采摘過一些木耳,曬干后吃了并沒有中毒。因此,丈夫在采摘木耳的時候,順便采摘了一些野生蘑菇。

  張先生將采摘回來的蘑菇晾曬后放進了冰箱里。“20日早上起來,丈夫說要喝蘑菇湯,于是我就熬了一小鍋。”劉女士說,因為自己不愛喝湯,所以當天早上熬的蘑菇湯基本上都讓丈夫喝了,小孫女喝了幾小勺。“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丈夫開始惡心嘔吐,還說有點頭暈、小孫女的肚子也有點不舒服。”

  起初,劉女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讓丈夫吃了點消炎藥。可是,丈夫的癥狀不僅沒有消減,反而嚴重了。“這時,我忽然想了起來,丈夫采摘的蘑菇可能是毒蘑菇。”劉女士說,于是她趕緊讓丈夫去醫院,經過檢查是蘑菇中毒,幸好發現及時。

  今年以來已有多人野蘑菇中毒

  記者從市人民院了解到,目前正是野生蘑菇中毒的高發季,今年以來已經有多人因吃野生蘑菇而中毒。不過與去年相比,今年野生蘑菇中毒患者的癥狀相對輕一些。

  “往年不少野生蘑菇中毒患者情況嚴重的,都進了重癥監護室。”該醫院急診部醫生說,不管中毒輕重,對身體尤其是肝臟都有一定損害。

  劉女士告訴記者,當時丈夫采摘的蘑菇比較鮮艷,熬出來的蘑菇湯也很可口,基本上都喝完了。“這些蘑菇個頭很小,像是剛長出來的。”劉女士說,以后再也能隨意采摘蘑菇了。

  該醫院急診部醫生周衍菊告訴記者,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出現胃腸炎。情況嚴重的能出現中毒性肝炎,對肝功能造成很大影響。甚至有的患者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精神錯亂等情況。

  “野生蘑菇中毒的潛伏期在30分鐘到10小時之間,市民一旦發現蘑菇中毒,應及時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周衍菊說。

  最好勿采食野蘑菇

  記者走訪城區多家醫院得知,每年夏季,都會有一些市民采摘河邊、樹林里的野生蘑菇,由于不會分辨是否含有毒素,發生中毒的情況屢見不鮮。根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從2014年以來,我市報告食用野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15起,涉及發病人數50人。

  濰坊職業學院園林工程學院的馬新才教授告訴記者,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分布著十幾種帶毒的野生蘑菇,比較常見的有豹斑毒傘、毒蠅傘、大鹿花菌、黃斑蘑菇、白毒鵝膏菌等。有些野生蘑菇外表好看,甚至帶有彩色,但都含有毒素。

  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毒蘑菇與食用蘑菇外形相似,所以容易發生誤食中毒,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并不可靠。因此,預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農村居民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該工作人員提醒,市民一旦食用了有毒野生蘑菇,應立刻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有條件時口服藥用炭以吸附毒菌,或用1:2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5%鞣酸液、濃茶洗胃。為防止反復嘔吐發生的脫水,最好讓中毒者飲用加入少量食鹽和糖的“糖鹽水”,以補充體液的流失,防止休克發生。對已發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應為患者加蓋毛毯保溫,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來源:濰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