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青島8月11日訊(記者陳之煥通訊員袁聿和招婷婷) 進入8月,嶗山王哥莊海蜇進入豐收季。11日,記者來到黃山碼頭進行實地采訪。當天,黃山村的30余艘漁船出海捕撈海蜇,10萬斤海蜇上岸。漁民們在船上將整個海蜇分出海蜇頭、里子、爪子、皮等進行銷售與加工,市民可前來黃山品嘗海蜇盛宴。黃山村還成立了首個村級海洋館,免費向游客及市民展出海蜇等海洋文化。
立秋后海蜇增多,黃山社區進入海蜇豐收季。11日,有“海蜇村”之稱的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黃山社區的30艘漁船出海捕撈海蜇,壯觀的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看、品嘗海蜇盛宴。受嶗山頭北部海底深溝洋流的影響,黃山社區周邊海域成了海蜇的聚集地。在黃山社區,三成居民從事海蜇捕撈、海蜇深加工等產業,黃山社區成為青島唯一的“海蜇村”。
11日13時30分,黃山社區第二批出海捕撈海蜇的船剛靠岸,漁民便在黃山碼頭對海蜇進行現場處理。“這個海蜇分為海蜇腦子、里子、爪子、皮等,各個部位的價錢不同,只有分開才方便銷售加工。”漁民王大海告訴記者,海蜇捕撈是黃山村的傳統漁業,每年這個時候幾乎是全村村民出動捕撈海蜇。三四個人一條船,男人負責捕撈、運輸海蜇,女人負責加工。
“今天這船海蜇大概有2000多斤,加工一下,海蜇里子最值錢,海蜇皮一毛五一斤不值錢,整船海蜇也就賣七八百元。”王大海告訴記者,今年海蜇產量較往年略低,估計過兩天產量會增加。王大海撈起一只面蜇展示給記者看,“這個比較值錢,因為肉比較多。”
“海蜇捕撈季從7月下旬到9月底,基本上2個月的豐收季,每家每戶的收入在5萬元左右。”黃山社區書記林先喜介紹,除了捕撈海蜇,黃山社區的一些居民也做起了海蜇加工、海蜇宴的生意。加工后的海蜇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11日,黃山海洋民俗館面向游客開放。據悉,整個場館面積有2000余平米,里面展示了黃山海蜇、漁業捕撈等民俗,游客可前來免費參觀了解。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