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問題導向
確保對癥下藥
擱在半年多以前,相開進還是個廳級領導干部,手里端著“鐵飯碗”。如今雖職務沒變,仍是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但身份卻是“合同工”。作為董事會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如果業績上不去,他隨時可能丟飯碗。
在山東省管企業中,被摘掉“官帽”的,遠不止相開進一人。23戶企業推行契約化管理,占全部省管企業77%,涉及的53名高管人員,有49人選擇契約化身份。他們一般不在董事會、黨委常委會擔任職務,選聘、考核、薪酬分配權均由董事會行使。
“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立,是國企改革過程中最根本的改革?!睆埿挛暮敛恢M言,國有企業之所以不像企業,關鍵在于人不能流動、不能進出?!案傻貌缓?,頂多撤銷職務,或者換個地方?!?/p>
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就理順董事委派、選派體制,在經理層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建立外部董事、監事和職業經理人人才庫。企業國有資產監督機制不健全,就加強企業財務監管和審計監督,推進企業重大信息公開,構建防止利益沖突機制。
國資委“一股獨大”的局面,在山東被徹底打破。從2015年3月起,18戶省管企業30%的國有資本,分兩批被劃轉至省社?;鹄硎聲?,涉及資本金180.65億元,對應的權益資產600多億元。這一“吃螃蟹”的舉動,讓山東省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鼓掌、叫好的聲音不少,擔心、質疑的也很多。
“現在看,支持的聲音占了主流。”張新文表示,山東國企改革,核心是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治理制度,完善董事會、監事會等結構,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笆Y委和社保基金理事會分別作為出資人,對省管國有資本進行管理,在省屬一級企業形成了股權多元化的局面,這也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性工作之一?!?/p>
下指標、定任務、拉單子等行政化手段,被堅決摒棄。尤其是在“僵尸”企業的處置過程中,山東不搞“一刀切”,培育整合盤活一批,資本運營做實一批,關閉破產退出一批,最大限度提升國有資產處置效率和效益。
山東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時民表示,因企制宜,首要原則是不搞“一刀切”,而是堅持“一企一策”分類處置?!啊坏肚小霓k法看似有標準,執行起來容易,但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每筆貸款的期限、抵押物也不同,如果統一標準,就不是按照市場化原則,各方利益也無法平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