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7個相關部門聯合頒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這兩個文件中,網約車獲得了合法的地位。對于這一結果,各方反應不一,對于網約車司機,“多年媳婦熬成婆”自然感到興奮。
而對于出租車司機,他們已認定以后生意難做。
網約車司機認為“來得太慢了”
“這是遲早的事兒,我們內部一直在為這做努力,只是外人不知道。”說這話的是記者的朋友老宋(化名),他所說的“這”,指的就是近日從國家層面予以肯定的網約車。
“我們現在大概有3億用戶,2014年的智能手機保有量才7.8億臺,這個覆蓋面不小了。”作為滴滴打車平臺的司機,說這話時,老宋驕傲得像個將軍。
盡管他已被貼上滴滴的標簽,可有時打車,他也會用優步,“10公里以內,還是優步便宜點。”
對于網約車合法化,老宋嫌來得太慢了。他一直覺得,無論是滴滴、優步,還是神州、易到,都是城市公共運力的必要補充,而網約車存在和發展,都是公眾出行對城市交通多元化的需要。
“你看現在的出租車,近的地方不拉,堵的地方不去,還不是因為賺不到錢。我們的出現,就是為給傳統的模式更新換代,給用戶更好的服務。”但老宋那天也許是喝高了,忘了資本家的本質是最大限度榨取剩余價值——做企業,哪有不為賺錢的道理。
的哥認定“以后不好干了”
作為老百姓,最關心的當然是出行價格是否波動和改變。可事實上,目前誰也不知道網約車價格會有怎樣的變化,因為濟南市交通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濟南目前正處于學習、貫徹階段,在價格方面,還無法給出確定的解答。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在11月1日暫行辦法實施之前,在濟南開網約車仍屬于違法行為。
“不管濟南出臺什么樣的細則,以后活兒鐵定是少了。”出租車司機亓先生感慨道,在網約車剛興起時,亓先生身邊就有朋友做起了兼職。讓亓先生一直不放棄老本行的原因有二,一是干了十幾年出租車,“不愿意瞎折騰”。另一個原因是,他覺得網約車長不了,但沒想到“連國家都承認了”。“就我們干出租的,除去份子錢、氣錢和修理的費用,每天跑出100公里以后才是自己掙的。過去是拉不完的活兒,現在可大不一樣了。”
“現在就看能不能降份子錢,如果不降,等合約到期我就不干出租了。”出租車司機朱師傅說,每個月4100元的份子錢,是他收入中最大支出。“四五年前活好干,除去份子錢一月能掙5千多,現在一個月也就4千多吧,而且會越來越少。”他告訴記者,很多老司機都已經轉行,公司為了留住司機甚至降低押金,“這在原來想都不敢想”。在濟南當一名出租車司機,要向公司交4萬元押金,退租時退還。過去生意好,這個押金甚至被翻番抬高,而現在,有的出租車公司已口頭承諾押金可以降至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