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堵、下雨堵,上班堵、下班還是堵,有人問,這是首都么?不,這里是“首堵”濟南。今天周一,爆三樣(ID:sdbaosanyang)的樣哥再次堵在了濟南著名的舜耕路上,不到10公里的路程,樣哥開車挪了2個小時才到單位。收音機里,不停地播報著“旅游路已淪陷、經十路燕山立交已成停車場……”在之前,樣哥也會跟許多人一樣邊罵娘,邊打熱線投訴擁堵,但在今天,7.18,當樣哥得知當前的修路堵車是為了避免9年前的同一天的悲劇時,堵車突然變得不那么惹人煩了。畢竟,堵車再煩也比不上人命關天。

  文 | 陽少俠

  20余條路同時修,路上堵兩三個小時已是家常便飯。

  9年前的今天,濟南曾經遭遇暴雨黑色3小時,使濟南中心城區幾成澤國,至少34人因此喪生。9年后的今天,濟南與全國其它看海的城市一樣,正試圖通過“海綿工程”,走出城市內澇的困境。

  7月18日上午,樣哥的一位同事早上8點就被堵在了舜耕路上,之后他走街串巷,好不容易繞到了旅游路,面前一動也不動的車隊,讓他感到絕望。從家到單位,不到6公里的路程,他開車在路上挪了兩個小時。

  同樣,在施工中的經十一路上,發生的這一幕讓樣哥直撓頭——經十一路中間已挖開深溝,雙向僅留3米左右的通道。一輛白色小汽車由東向西正常行駛,卻被逆向行駛的一大波電瓶車“頂”了回來。無奈之下,小汽車只能往后倒,卻又被后面的電瓶車“頂”住,現場亂作一團誰也走不了。據施工人員介紹,這條路是經十一路海綿道路改造工程第二階段(歷山路至千佛山西路段),7月15日剛剛開工。挖開范圍大,是因為工程包括海綿工程建設,雨污水、燃氣、熱力、交通、弱電等管線敷設及道路翻建多項內容。施工期間,施工區域內快車道及北側慢行系統全封閉,保留南側慢行系統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駐區車輛只能由西向東單行,其他車輛要繞行,要不很容易再次“頂牛”。

  樣哥粗略統計發現,目前濟南市區正在施工的路段有20多條。除經十一路、馬鞍山路、旅游路等海綿城市施工修路外,二環東高架南延工程、順河高架南延施工和二環西高架南延工程也在同步進行。

  解堵要等明年底,堵車和“看海”總得二選一

  樣哥注意到,目前濟南的在修道路,大多涉及海綿城市改造。作為全國的海綿城市試點,濟南今年在試點區域內有11條海綿道路需要建設。對于市民“濟南史上最長修路季”的吐槽,濟南市市政公用局日前表示,海綿道路建設雖然會造成短時間內的交通擁堵,但從長遠角度考慮,可以緩解雨澇、管線危險等問題。

  何為海綿城市?樣哥查閱相關報道發現,所謂“海綿工程”就是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就地解決水患,而非把水轉移到他處。這對于南北高差超過100米,城市化進程中大部分城區被水泥硬化的濟南來說,尤為關鍵。減少了地面雨水徑流后,無論城市北部的積水壓力,還是道路行洪的危險,都會降低。建設“海綿城市”提供了一種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治理”的治水新思路,目前不光濟南,全國已有16個城市開始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