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年化利率20%甚至30%的高息誘惑早就out了,投資商更狠的招兒還在后邊:風投注資有國資背景、網貸第三方平臺排名靠前、投個標還需要排隊才能搶到。位于濟南的一家投資公司經過如此包裝,來自全國的3000余名投資者紛紛中招,在短短1年內,共向這家公司投資2億余元,到頭來很多人血本無歸。

  承辦此案的高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簡單介紹了案情

  2013年12月,經營房地產業務的高某提議成立公司,通過P2P網絡借款形式吸收社會公眾資金用于生產經營,獲得其丈夫張某、朋友劉某及王某飛的同意。高某遂指使王某飛擔任法定代表人注冊成立“山東上咸投資有限公司”,聘用劉某擔任運營總監。

  隨后的1年內,高某夫婦作為上咸公司實際控制人,讓劉某負責招聘并培訓員工,在互聯網開設“上咸BANK”網站和微信平臺,通過印發宣傳期刊、網站和微信臺公開宣傳等形式,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吸收資金

  為欺騙更多的投資者,高某提供虛假借款人并由劉某上傳至“上咸BANK”網站,使用他人銀行賬戶將資金轉給本人進行生產經營。

  經查,高某4人共向3000余名投資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億余元,目前這4人已被檢察院批準逮捕。

  騙術1 采取“高大上”的宣傳策略

  很多被吸款人都覺得該公司很正規,員工用的都是蘋果電腦,每臺至少1萬元,墻上掛著價值幾十萬元的名畫,連辦公用的鋼筆都是每支上千元的進口派克筆。直到案發后,他們才知道這些“高大上”的辦公場所和用品都是租來的。

  騙術2 設置“秒殺”投資項目

  在該網站的多個QQ群里有數千名被吸款人,員工平均每天在群里發布5至6個投資項目,通知非常簡短,即“幾月幾日幾點幾分某項目開始進行投資”。信息發布后,投資者多數情況下根本沒有時間詢問,等回過神來項目已被秒殺一空,就算有錢也無法投資,“有時甚至比雙十一秒殺更瘋狂”。此時,很多投資者擔心的不是投多少錢,而是能不能投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