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百年來最強厄爾尼諾事件已于5月正式結(jié)束。但是,厄爾尼諾留下的“爛攤子”不會馬上變好,甚至還會進一步惡化。在它持續(xù)的這兩年里,濟南其實很受傷,那些傷疤到現(xiàn)在還未好。

  影響一:濟南南山大水缸都快見底了

  這次超強厄爾尼諾從2014年9月開始,當初誰也沒有料到它會待這么長時間,在這近2年的時間里,濟南的氣候就一個字可以形容:旱!

  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現(xiàn)象發(fā)生之后,我國秋、冬季一般南方降水偏多,而長江以北地區(qū)降水偏少。

  就山東來說,厄爾尼諾年山東氣溫偏高,降水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1961年到2009年山東省共發(fā)生重旱級以上旱災(包括重旱)19次,其中有10次旱災年出現(xiàn)了厄爾尼諾事件,旱災年份出現(xiàn)厄爾尼諾事件的概率為53%。

  2014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為516.8mm,較常年偏少19.4%,夏季平均降水量261.9mm,較常年偏少34.6%,為2003年以來同期最少值;2015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為596.9毫米,較常年偏少7.0%,5~10月全省平均降水量413.9毫米,較常年偏少24.7%,為歷史同期第5位少值。

  濟南的旱情從2013年就顯露端倪,這場自2002年之后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干旱早早地拉開了帷幕。2013-2014年濟南秋旱連冬旱、冬旱連春旱、春旱接伏旱。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33.0毫米,較常年少189.6毫米,偏少30.5%。2015年降水繼續(xù)偏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87.8毫米,較常年少60.1毫米,偏少9.3%;其中,2~3月、5~7月、9~10月、12月共8個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尤其是7月降水量較常年偏少近六成。

  進入2016年,旱情依然沒有得到完全緩解。今年以來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87.4毫米,比常年同期116.4毫米少29.0毫米,少24.9%;比去年同期137.2毫米少49.8毫米,少36.3%。

  干旱造成的影響真不小,如今南山“大水缸”之一的錦繡川水庫蓄水量僅剩200萬方左右,距離死庫容108萬方不遠。按照大明湖120萬方水計算,這些水還不夠裝滿2個大明湖。

  影響二:泉群經(jīng)歷三次危機

  干旱影響下,首當其沖的就是“靠天吃飯”的濟南泉群。2015年和2016年泉水多次出現(xiàn)危機,至今仍未完全脫離危險。

  2015年3月底,危機首現(xiàn)。趵突泉水位在3月22日跌破27.60米的紅色警戒線,黑虎泉西側(cè)獸首只剩涓涓細流。眼看真要停噴,3月31日春雨晚來遲,伴著第一聲春雷,這場雨竟然下了44.5毫米,號稱建國以來的同期最強降雨。這樣,泉水才擺脫危機。

  6月,汛期不汛,到了中旬黑虎泉停噴,為8年來首次,而水輪不顯著的趵突泉也一度被人誤解為已經(jīng)停噴。其實,不僅是市區(qū)泉群,記者當時探訪其它泉群,發(fā)現(xiàn)涌泉泉群大部分都已經(jīng)停噴,洪范池泉群里的4處名泉停了2處,袈裟泉群水量少了10%,白泉泉群也已經(jīng)斷流20多天。

  今年4月份,市區(qū)泉群再度遭遇危機。從2月14日到4月15日,2個多月的時間里濟南滴雨未下。4月下旬,黑虎泉再度停噴,一直到5月11日兩場雨后才逐漸恢復噴涌狀態(tài)。

  影響三:連續(xù)兩年都是暖冬

  這兩年來,在厄爾尼諾的影響下,除了干旱之外,極端天氣頻發(fā),風和日麗的日子似乎不多。厄爾尼諾年,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當年冬季我國北方容易出現(xiàn)暖冬。2015-2016年冬季,濟南也經(jīng)歷了兩個不算冷的冬天。

  2014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4℃,為歷史最高值,55市(縣、區(qū))為當?shù)貧v史最高值;2015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1℃,較常年偏高0.7℃,為歷史第5位高值。2014-2015冬天山東是個明顯的暖冬,2015-2016年冬天也整體偏暖。

  再看看濟南,2015年12月濟南全市平均氣溫為1.7℃,較常年偏高1.2℃;1月全市平均氣溫為-2.4℃,較常年偏低0.8℃;2月全市平均氣溫為2.7℃,較常年偏高1.0℃。平均下來,濟南上個冬天氣溫比常年約偏高0.5℃。

  影響四:排放減少霧霾卻反彈

  一場強霾在去年12月份突然爆發(fā),你是否會想到這背后也有厄爾尼諾的影子?

  記者了解到,厄爾尼諾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作用異常明顯,對中高緯大氣環(huán)流形成間接影響,尤其是盤踞在北極附近的冷空氣下不來,讓中高緯度表現(xiàn)出平直的東西向環(huán)流,使我國冷空氣活動減弱。

  2015年12月,山東發(fā)布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霾紅色預警和這個冬天首個省級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去年,17城市重污染天氣平均30天,其中12月就占了11天。

  從PM2.5濃度看,2015年1-11月份,全省PM2.5濃度平均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3%。12月份,全省PM2.5濃度平均為136微克/立方米,同比反彈了40微克,惡化了41.7%,導致全年P(guān)M2.5平均濃度改善幅度為7.3%,僅一個月就拉低全年改善幅度4個百分點。

  山東省環(huán)保廳副廳長董秀娟表示,重污染天氣的發(fā)生,污染物的積累聚集是內(nèi)因,不利的氣象條件則是外因。由于去年厄爾尼諾的持續(xù)發(fā)展,對中高緯度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產(chǎn)生了影響,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隨之增多,造成包括我省在內(nèi)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重污染天氣偏多、偏重。

  (生活日報記者 趙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