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大附屬生殖醫院的宣教室里, 寫滿了很多備孕媽媽的心愿。 齊魯晚報記者 范佳 攝在山大附屬生殖醫院的宣教室里, 寫滿了很多備孕媽媽的心愿。 齊魯晚報記者 范佳 攝

  不論在馬路上、商場里,還是在小區里、辦公室里,隨處可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她們蹣跚的腳步告訴我們,二孩時代來了。孕前排隊、產檢排隊、分娩排隊……被二孩改變的可不只這些;月嫂難找、奶粉漲價、車太小、房子不夠大……二孩改變了生活的每個環節。二孩時代,關系你我。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不少已邁入高齡的夫婦又燃起了新的希望。然而因為年齡增大,卵巢老化、無精等原因,一些高齡夫婦不得不選擇借精借卵,來完成生子心愿。50歲的山東農婦張蘭(化名)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例。近日,記者深入省內幾大生殖醫院采訪,近距離接觸了這一群體。

  齊魯晚報記者陳瑋范佳

  年過半百

  她要再生一個

  50歲的山東農婦張蘭已經在床上躺了近一個月了,身體健康的她正在保胎中。今年4月25日,她在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進行了胚胎移植,移植結束后,她和丈夫住到了醫院附近的一家賓館里,在賓館里躺了兩周后去醫院檢查,結果讓她欣喜若狂:胚胎初步成活了。

  懷著新的希望,她和丈夫回了家。在家保胎的她,自嘲跟皇太后似的,什么都不用干,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她一般都躺在床上靜養。她不敢動,生怕活動一旦劇烈了,會影響到剛著床不久的胎兒。

  她經常摸著還沒隆起的小腹微笑,想象著腹中孩子的模樣。盡管她心里明白,這個孩子除了在她體內孕育之外,在基因上跟她沒有任何關系。因為她用的是供卵。

  之前大半生,她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會用這種方式孕育一個孩子。之所以如此堅決地要生這個孩子,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去年的一場車禍中,21歲的兒子離開了他們。

  對她來說,那是一場粉碎一切希望的噩夢。如今,她已經不敢回想。有時候已經出嫁的女兒會帶著孩子回來看她,她望著兩歲的外孫女,笑嘻嘻的,臉上的表情充滿了母性的光輝。她想著等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要怎么養育他(她),教育他(她),打扮他(她)。時隔20多年后,她又重溫了一次做母親的感覺。

  其實,張蘭原本也沒想過借卵生孩子。她才50歲,由于保養得當,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因此她的健康狀況還可以,例假也正常。她認為只要還沒絕經,就意味著還能生孩子。今年大年初十,張蘭在丈夫和女兒的陪同下,到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檢查身體,檢查結果顯示,丈夫的身體還算可以,精子活力也達標,但她的身體狀況堪憂,輸卵管嚴重粘連,卵巢老化嚴重,卵子質量已經下降到不能生育的地步。

  醫生提出了唯一的方案:采用供卵,做試管嬰兒。張蘭只猶豫了一會,然后便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試一下。張蘭的這分堅決,讓丈夫也頗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