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一項適合女性從事的職業,但是在臨沂市臨沭縣玉山鎮張溝子村,有這樣一位年過五十而且半身癱瘓的男人,堅持從事刺繡工作20多年,不僅用手藝養活了自己,而且成為遠近聞名的“繡花師傅”。這位殘疾人名叫刁玉金,從20多年前怕被人笑話偷偷摸摸地繡花,到現在帶領殘疾人朋友一起干,他早已成為眾多殘疾人朋友心中的帶頭人。用他自己的話說:“都這樣了,還講究什么,自己養活自己不丟人!”

加工絨繡作品,刁玉金一絲不茍。
刁玉金原本也有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但是199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讓這一切徹底粉碎。“90年,剛剛結婚不久,我就去黑龍江省的一個小煤窯打工,那時候咱的身體可是棒棒的。”回想起20多年前的自己,刁玉金很是感慨,他告訴記者,那時候就想趁著身強力壯,出去多掙點錢,可誰想到一場井下事故砸傷了自己的脊柱,導致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至今。當他拖著病體在老家養傷之時,無法接受現實的妻子,悄悄拋下他和不足一歲的女兒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

刁玉金可以輕松地從電動車到輪椅。
“幸虧那時候老父母都還在世,還能照顧一下我和女兒。”刁玉金說,臥床兩三年后,身體逐漸恢復,雖然下半身還是沒有知覺,但是還不到30歲,有著一顆“不安分”心的刁玉金再也躺不住了,他決定要爬起來找點工作,掙錢養家。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刁玉金經歷了多次失敗,但是他依舊沒有絕望,而就在此時,當地富有名氣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莫氏絨繡在周邊村莊招募刺繡工人,而且可以在家中工作。這個消息對刁玉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刺繡這個看似是女性從事的工作,讓刁玉金猶豫不決。“干這個是不是有些丟人?”“都這樣了,還管那些干什么?”“總比出去要飯強!”……就這樣,邁出第一步的刁玉金和村里的婦女們一起接受培訓,一起在家加工絨繡,而他之前預想的流言蜚語不僅一句沒有,而且聽到最多的都是對自己的贊賞和夸獎。

刁玉金繡的花朵。
“一開始的時候,真是不適應。”刁玉金說,剛開始從事刺繡工作非常不適應,干慣了粗活重活的他,天天把手扎得到處都是傷口,而且,癱瘓的下半身也支撐不住他長時間坐著,幾乎每個小時就要躺在床上休息一會。“既然從速度上沒法和正常人比,那么我就把絨繡的質量提高上去。”刁玉金是一個聰明人,干起活來非常用心,慢慢地他加工的作品成為很多初學者的模板。直到現在,很多人見到這位有了20多年絨繡刺繡經驗的殘疾人,都會尊稱一句“刁師傅”。最重要的是,刁玉金繡花的故事讓很多殘疾人朋友打開心結,加入這個行列,和刁玉金一起用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創造幸福。“我現在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足夠我吃藥、生活,不用再麻煩女兒一家!”刁玉金笑著說。

刁玉金無聊時喜歡吹笛子和口琴。
“這些年來,黨和政府,還有很多好心人,給了我很多幫助和支持,既然我現在還能動,我就不能一再地給大家添麻煩啊!”面對如今的生活,刁玉金很滿足,心靈手巧的他,通過自己的創造也給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各種便利。用刺繡賺到的錢,為自己買了一輛電動車,并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改造;用木棒和飲料瓶設計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臺;而且將自己的臥室打造成一個全功能的生活空間,水電齊全各種生活用品伸手可得。另外,喜歡音樂的他還自學笛子、口琴,成為給自己排憂解悶的“好幫手”。刁玉金說,他很欣賞《士兵突擊》里“許三多”的一句話,而且自己也在這樣一直堅持,那句話是這樣說的:“有意義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
來源:瑯琊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