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老所養老
“來和老街坊玩玩,心情好”
暖色:能一起拉拉呱,中午一起吃飯
2013年,山東首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落戶濟南,自此濟南的老人又多了一種養老模式。
“孩子上班,自己在家悶得慌。”“來打打牌、跳跳舞,和老街坊玩玩,心情好。”“心臟不好,孩子上班,怕我出事,待在這里放心多了。”“參加一些小比賽,比在家看電視強多了”……
位于甸柳新村二居的長者日間照料中心,自2015年4月成立以來,每天都有五六十位定期活動的居民。社工韓鳳丹,是運營該中心工作人員之一。“日間照料中心相當于托老所,白天老人們聚在一起娛樂。”韓鳳丹說。
采訪中,聽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歷城區曾有一個老年人總是打110,就因為身邊沒人和他說話。他覺得打了110就有人上門來見面說話。解決精神上的空虛問題越來越是個難題。為此,民政部門在社區里建設的日間照料中心都設有“話吧”,為的就是讓老年人有個能訴說的地方,一起拉拉呱,還能一起唱歌跳舞,中午一起吃飯。
記者從濟南市民政局了解到,濟南已有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00余家。“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區有2105戶居民,800多名老人。”甸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區黨委書記崔秋紅說,很顯然,機構養老裝不下這么多老人,必然得依靠居家和社區養老。
崔秋紅介紹,“我們的養老事業,還要立足于居家養老,一方面情感因素使然,老人不愿離家;另一方面老齡化速度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和完善還需要一個過程。”“轄區空巢老人70多位,其中35位需要入戶服務的老人,基本都在80歲以上,處于獨居空巢狀態,或者身體患病行動不便。”韓鳳丹她們會對老人進行分級,每周選擇四戶入戶服務,去做健康訪查,對于弱勢老人他們的入戶頻率更高。
面對老人的寂寞,韓鳳丹頗感無奈,卻又暗暗發誓,“以后一定把父母接在身邊,好好地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