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是企業和社會發展最核心的要素,在各地高新區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發展的形勢下,濟南高新區有何優勢,讓更多有志于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來這里發展?在問政現場,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濟南綜保區管委會主任徐群就高新區管理服務、健全配套設施等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問題>>唯一一班公交車晚8點收車 員工子女不能就近入學
在孫村一個產業園區,一些外地員工吃住都在園區,生活非常不便。一位員工吐槽稱,附近沒有醫院,鎮上最近的診所離園區4公里左右;只有一班公交車,晚上8點收車,出行基本上就靠走,連出租車也很少過去;周末去市區買東西,來回在路上要兩三個小時。企業為了留住員工,不得不多付出一些成本。
在位置較好的高新區環保產業園中的企業,員工子女上學問題也經常困擾著管理者。山東匯盛天澤環境工程公司總經理于桂英表示,高新區的學校名額有限,好多員工子女不能就近入學,有的只能放到家里讓老人或者愛人托管。
在高新區一家金融單位任高管5年的劉女士認為高新區的學校無法讓她滿意。“高新區的不少學校,都是一些村莊的學校合并在一起的,相應的師資力量跟不上市里的水平。”劉女士說。
德華安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殷曉松表示,在高端人才引進政策,以及社保、子女教育安排、個人所得稅以及住房安排等方面,濟南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里幾乎沒有一個酒店式公寓,只有完善提高各方面配套,才能吸引人才。”
措施>>人才 爭取月底出臺人才引進政策
濟南市5150引才計劃已經實施了很多年。最近,高新區也在出臺相應政策,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參考上海和天津兩個城市做法。該政策原計劃上半年內出臺,現在爭取在4月底之前出臺。此外,高新區對人才中介也會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扶持。
商業 規劃建高新東區商業綜合區
對于配套不足的問題,徐群表示,高新區不應該是一個單純的工業區,現在的科技園區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園區。第四代園區有個特點,就是產城融合。如果再讓園區里的工人往返幾十公里上班,那就不是一個現代園區了。
“根據這樣的情況,我們從100平方公里當中,以孫村立交為中心,規劃了一個10平方公里的高新東區商業綜合區,并且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叫高新東區商業中心工作組,20多個人已經運作起來。”徐群說,“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會在這個地方建設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學校和最好的商業街區,使這個地方變成濟南的一個衛星城,它離市中心大概三四十公里,也非常適合作為衛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