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經過130多天的救治,早產嬰兒“壯壯”健康出院。 醫院供圖 寶寶剛出生時,連眼睛都沒發育好。

3月4日,去年10月25日在千佛山醫院出生的一個胎齡只有“23周+6天”的男嬰,經過131天的治療,健康出院。據醫院人員介紹,這可能是迄今我國健康存活的胎齡最小的新生兒。
不到24周出生,眼睛還無法辨識
2月29日,本報報道了一名孕婦在千佛山醫院順產生下一名在娘胎中只待了23周零4天的女嬰。日前,因種種考慮,家長放棄了治療,女嬰不幸夭折;孕婦腹中的另一嬰兒也沒能保住。相比之下,如今已42周的壯壯算是個幸運兒。
面對醫護人員的逗笑,壯壯臉上掛著笑容,顯得很活潑可愛。看著自己的寶貝兒子,王女士猶如夢中。就在131天前,她在濟南另一家醫院就診時,醫生曾判定懷孕只有23周的王女士羊膜囊突出,將會流產,孩子保不住了。這對王女士無疑是個打擊,因為之前她曾5次懷孕,因宮外孕等多種原因沒有把孩子保住,這是她第6個孩子,她不想再失去一個孩子。
她轉院到省千佛山醫院保胎。在醫院產科,她保胎維持了6天后,還是于去年10月25日“流產”下了一個男嬰,出生體重只有630克。之所以說孩子是“流產”,是因為胎齡在26周之前出生的寶寶連早產兒都不算,只能算“流產兒”,他們已基本不具備救治的條件,而胎齡24周是救治的極限,24周以下的寶寶已不建議救治,只有家長有意愿才可以試試。
這個男嬰的身體狀況確實不容樂觀。從醫生提供的寶寶剛出生時的照片看,當時寶寶臉部連眼睛都無法辨識,胳膊腿像醫護人員的手指一樣粗細,全身沒有真皮,體液隨時都能滲出,更別提五官和臟器發育。王女士和丈夫選擇了救治孩子。于是,孩子被轉入新生兒重癥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