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基地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展。依托科普教育基地聯盟,努力加強對科普教育基地的挖掘、整合、利用、服務。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命名各級科普教育基地114處,其中省級35處、國家級7處,全年開放時間達50萬小時,接待群眾500萬人次。

  縣(市)區科普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著力推進?!笆濉逼陂g,根據群眾需求和地區特點,市、區兩級科協投入專項資金,因地制宜,改造提升傳統科普基礎設施,形成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建設布局。市內五區主要以建設社區科普館和體驗中心為主,各縣以提升改造傳統科普設施、建設高標準科普畫廊為主,2015年新建高標準科普畫廊22處。

  3 努力構建社會化大科普格局

  近年來,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列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為機遇,市科協積極推進基層科普工作體系建設。按照市考核辦《2015年度科學發展綜合考核工作實施意見》及有關要求,完成了對各縣(市)區、高新區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評估和考核,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對科學素質工作的支持,有力調動了全社會的積極性。

  大力推進科普信息化建設,全力打造“泉城科普”全媒體品牌。舉辦濟南科普產業暨信息化發展論壇,實施“泉城科普”數字終端建設工程,建設由科普閱覽屏、科普網站、微信、微博等為一體的科學傳播平臺。利用市級主流媒體開設“泉城科普”、“身邊的科學”等專欄,發布各類科普宣傳文章,播放各類科普宣傳節目。擴大科普宣傳覆蓋面,在2667輛公交車車載電視屏幕循環播放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宣傳片,累計受眾1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