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來越好了,年貨越買越多了,但不少人發現年味淡了,很難找到過去那種過年的感覺。而對于不少年輕人來說,搶紅包、發微信中,春節假期就過去了。年味真的淡了嗎?對此您怎么看?

   過年咋像過周末

  @韓桂香:現在沒有忙年的感覺了。過去,一進臘月門就有過年的融融氣氛,周圍鄰居著手過年的計劃,而現在與平日生活沒有什么兩樣,即便是過小年,也很平淡。忙年,忙年,年味就體現在一連串的行動中,如今買年貨也不用去市場,直接網購送到家,程序簡化了,寫春聯、貼福字等等,也都變得可有可無。很多年輕人為了生計,過年不回家,而生存壓力的加大與生活成本的提高,為人們帶去疊加壓力,過年像闖關一樣,春節失去應有的意義與樣子。

  @趙金民:過年和平常沒啥兩樣,過年的味道也就淡了。以前,一年難得吃幾次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鞭炮放,年夜飯一大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穿著新衣服照張全家福,長輩給點壓歲錢買個新玩具,盡管那時很窮,但很快樂。而今,幾乎天天都能吃到肉,新衣服想啥時候穿都行,鞭炮還要限時放,年夜飯改成了搶紅包,全家福改成手機自拍,玩具都玩膩了,整天手機、平板不離手。

  @李洪嵩:年味淡了,跟丟棄一些風俗習慣有關。以往鄉下過年,都有一整套繁瑣的儀式程序,對那些剛剛懂事的孩子來說,充滿了神秘感,多了些敬畏。當然,這其中有些不合時宜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對于傳統習俗的敬畏,對于祖先的紀念,還是值得傳承的。所以年味淡了,跟丟棄這些風俗習慣有關。有條件的可以多回老家過年,體驗曾經的年味。

  @宋振東:人們沒有了過去對年的那種期盼,過年像過周末一樣。過去過年,進了臘月門就盼著,感覺過年是一件很隆重的事,大人拉家常、吃飯、喝酒、嗑瓜子等,小孩子穿新衣、放鞭炮,一家人團團圓圓,有說有笑,熱熱鬧鬧,無話不談。而現在過年,即便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各忙各的,小孩子對燃放鞭炮也失去了興趣,人與人之間說話很少,更別說熱熱鬧鬧了,人們都變成了電視、手機的“奴隸”,年味確實淡了,人們也沒有了過去那種期盼,過年像過周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