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省城不少年輕夫妻忙著購置年貨,“婆家?娘家?去誰家過年”的問題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近日,記者采訪發現,省城多數年輕夫妻過年都要“兩頭跑”,雖然“折騰”,但是能讓雙方老人都高興。

  先去婆家再去娘家 不少時間浪費在路上

  “結婚三年了,過春節一直是兩家跑。幾天時間來回折騰,不少時間浪費在路上了。不過看著兩邊父母親戚都高興,覺得也值了。”市民黃女士感慨,夫妻兩人都是獨生子女,畢業后就留在濟南工作安家。她家在泰安市區,老公家在淄博張店。

  “兩家相距不是很遠,開車兩個半小時就到了。”黃女士表示,今年夫妻倆打算除夕、初一在婆婆家,初二要回娘家,初四再回婆家,再呆幾天就回濟南上班了。“本來想著把孩子放在婆家,不帶著娃折騰了,但娘家父母也想外孫,還是得帶上孩子。”

  市民劉先生坦言,按照傳統習俗要在男方家過年。“媳婦家就她自己,過年岳父岳母老兩口也挺孤單的。不能太自私,我們都輪著來。”劉先生表示,從小年開始,雙方父母就開始忙著準備小兩口回家了。“兩邊老人都是一片苦心,我們辛苦點不算什么。”

  因為我家在省外 她不跟我回家過年

  早在進入臘月之前,市民陳先生就開始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跟著自己回湖南老家過年。 “她是濟南本地人,除了結婚第一年跟我回了老家過年,孩子出生后一直在岳父岳母家過年,已經3年了。”陳先生抱怨,他每年回家只有兩次,趁著年假、十一回家。過年時,妻子嫌湖南太遠,票也不好買,帶著孩子也不方便,還說南方沒有暖氣,過年太冷,怕孩子生病。

  “還說吃不慣我們老家的飯菜,聽不懂我爸媽說話。”陳先生說,他的姐姐妹妹都已經出嫁了,只剩下老兩口。過年時給父母打電話,聽到小孫子喊“爺爺奶奶”,那邊就開始掉眼淚了。

  “好幾年不帶媳婦孩子回家過年,親戚鄰居也會議論紛紛。今年必須和媳婦商量好,回老家過年。”陳先生說,他也曾想過把父母接來濟南過年,但是父母都怕“住不慣”。

  有的一年去一家 有的各回各家

  “當初找對象,爸媽一定讓我找個省內的,現在看挺有道理的,至少過年回家不用愁了。”市民吳女士和丈夫是研究生同學,畢業后都留在濟南工作。

  “我家在煙臺,他家在江西。結婚前我們就商量好了,輪著來一年去一家,今年去婆家明年去娘家。”吳女士表示,她身邊不少兩家距離遠的都是這樣安排過年。傳統習俗是去男方家過年,但是80后多是獨生子女,思想觀念也越來越開放,夫妻商量好了就不按習俗來了。吳女士坦言,在她懷孕那一年曾把雙方父母都接來濟南過年。“但是兩個家庭生活習慣不太一樣,時間一長小摩擦不斷,有點尷尬。”

  記者采訪中發現,也有一些“談不攏”的夫妻選擇了各回各家。“我們倆都屬于個性比較強的,在去誰家過年這個問題,誰也不愿意妥協。后來我們商量了,今年干脆各回各家也不錯。”市民于女士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