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專題:》》》》》》》》

  [提示]張春霞、李強倆人不僅是普通教師,他們更是愛心公益的好夫妻。2010年至今,他們利用假期傾心志愿服務,遠涉貴州、甘肅、寧夏、青海、肥城等地支教,陪3000多名學生度過假期。五年時間,他們用無私大愛為困難群體送去了幫助和溫暖。

  張春霞,女,1977年5月生,肥城市丘明中學教師。李強,男,1974年8月生,肥礦集團曹莊礦小學教師。作為人民教師的他們,也是愛心公益的好夫妻。2010年至今,他們利用假期及業余時間傾心志愿服務,無私奉獻大愛,創辦了“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肥城市愛心公益協會”,打造了“愛心”支教、“愛心”助學等六個公益服務品牌;遠涉貴州、甘肅、寧夏、青海、肥城等地支教,陪3000多名學生度過假期;募集捐款逾200萬元,幫扶困難群眾和學生1萬多人;組織參加公益活動240多個,志愿服務總時長超過2000小時。五年時間,他們用無私大愛為困難群體送去了幫助和溫暖。

   “愛心”支教,開啟公益之旅

  從2010年開始,張春霞、李強連續四年利用暑期,自費到貴州、甘肅、青海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義務支教。

  貴州大山潮濕、悶熱、蚊蟲多;甘肅、寧夏干燥、風沙、流鼻血。睡的是課桌拼湊的“床”,枕的是自己的換洗衣物,鋪的是破舊的毛氈、紙箱、稻草;吃的常常只有土豆,而且一吃就是二三十天,遇到斷糧、斷菜的時候只能吃咸菜就涼水;喝的是水窖里存儲的雨水,洗澡、洗衣甚至刷牙、洗臉都是奢望……這些困難還不算什么,貴州山里的蚊蟲最讓他們頭疼。2010年暑假,夫妻倆帶著孩子到貴州對馬小學支教,7歲的女兒被蚊蟲咬得厲害,全身上下被抓得潰爛流血,甚至高燒不退。

  那時候他們也曾動搖過。但當孩子們在大雨過后鉆進深山里給他們采來最新鮮的蘑菇時,當孩子們一大早蹲在寢室外的墻角下唱歌叫他們起床時,當孩子們去山上摘來草藥用口嚼了為小妹妹止癢時,當孩子們一大早趕來,放了學也不舍得走,圍著干這干那,喊老師甚至喊媽媽時……那些苦,那些難,就再也不重要了。

  去年暑假,他們把愛心支教活動引入肥城,組織全國22個省市的28名優秀大學生走進老城街道大石關小學和王莊鎮演馬小學,與800多名孩子度過了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暑假。今年,肥城桃園鎮的上莊小學和坡莊小學,將是他們又一次義務支教的“舞臺”。

  “愛心”助學,關注困難學生

  第一次從西部支教回來后,孩子們給他們的溫暖與震撼久久不能忘卻。他們決定把公益之路做大做寬,一直走下去。

  2011年,他們牽頭成立了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并在丘明中學建立“愛心社團”。一有時間,他們就募集物資,然后整理、清洗、打包、郵寄。這幾乎占用了所有的休息時間,但夫妻倆從不覺得累,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幫助山區的孩子們多讀幾本有趣的課外書,能有一兩件漂亮、干凈的衣裳,過冬能有棉衣、棉鞋,課余時間也能打打乒乓球、籃球,踢踢足球,下下棋……

  幾年下來,他們共向貴州、廣西、甘肅等地區的學校捐贈衣物5萬多件套,學習用具1萬多件套,愛心書包2000多件套,各類書籍5000多件套,各類體育器材1000多件套,總價值40多萬元。

  2014年初,他們注冊成立了肥城市愛心公益協會,關注身邊的困難兒童。迄今為止,共走訪了十幾個鎮街的200多名困難學生,每個月為他們送去50-100元不等的愛心資助,目前已達6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