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開的藥,還是會想辦法開
與何敏的喜悅相比,韓成卻對一些醫院的做法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本來是顱骨骨折,可能還伴有腦部淤血,但醫院卻一點治療的藥都不開?!?日下午,說起此前岳父的一段經歷,自己就在濟南開著一家小門診的韓成依然顯得憤怒。
韓成的岳父今年58歲,兩個多月前去濟南某縣走親戚,在馬路上被一輛逆行的車撞倒,頭部受傷嚴重,隨后被送往當地縣醫院治療。
韓成說,在醫院走完正常的檢查、診斷手續后,岳父在病房住了三天,其間大夫每天除了例行的檢查后,只給開一些輸液藥。
“家里人不懂,大夫讓怎么輸就怎么輸唄?!表n成說,由于手頭事多,他兩天后才趕到醫院,結果發現醫生給開的全都是營養藥。
在韓成看來,這些不在醫保報銷范圍內的“營養藥”,與治療沒有直接關聯,屬于“可有可無”,醫生卻全給開了。
由此也造成了總體治療費用上漲,僅3、4天時間,就花去了將近1萬元。
“好在后來交警認定是對方全責。”韓成說,盡管對醫院的這種“診療”方式表達了不滿,但憤慨過后,出身基層醫院的他依然對此表示了部分“理解”,“現在基層醫院沒有了藥品加成,政府補助又經常不到位,醫院不靠多開藥又能靠什么呢?”
事實上這些并非個別問題。國務院今年7月發布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督查報告》(下簡稱《督查報告》),在對全國29個省份開展的督查中發現,“縣級醫院醫藥費用水平與人民群眾期盼有一些差距。”具體原因就包括藥品價格虛高等問題,破除‘以藥補醫’的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