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唯一真實的原型 原來是那個“秧歌瘋子”
夏仁勝接受大眾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在1998年便和郭靖宇導演合作過《白領農民》。“從那時候開始便和郭導演溝通過秧歌瘋子的故事。”夏仁勝說,小時候在他的老家就有這樣一個人物,在大家唱大秧歌的時候在一邊幫著搭棚、打板、搬桌椅等雜物,自己卻除了唱秧歌詞話都不會說。“很多唱秧歌的人也從他的羊襖上扯下羊毛,黏到嘴上當胡子,當時那個形象在我心里印象特別深。”正是有了秧歌瘋子這樣的形象,夏仁勝開始慢慢創作埋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作品,利用這樣的作品宣傳這片生養自己的膠東熱土。
而對于大秧歌,夏仁勝更是如數家珍,“大秧歌在劇中一共有6場非常精彩的展現。現在大部分是作為喜慶的形式出現了,但在早些年,那時候都叫斗秧歌,以唱為主,即時唱作定輸贏。”夏仁勝告訴大眾網記者,大秧歌是分為多種不同類型的,有斗秧歌、喜慶秧歌、殺人秧歌等等,而且根據服飾的不同,類型也是不相同的。
“貧嘴海貓”生活中沉默寡言 和導演是親兄弟
看過電視劇的觀眾肯定對劇中能說會道的“海貓”印象深刻,而現實生活中,扮演海貓的楊志剛卻是非常羞澀內斂的。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導演郭靖宇和主演楊志剛其實是親兄弟。楊志剛透露自己是家里的老四,因為違背了計劃生育政策上不了戶口,就過繼給了舅舅家。“在劇中其實楊志剛演的是我。”郭靖宇性格豪爽健談,在生活中也非常能說,和劇中“海貓”有的一拼。
目前,電視劇《大秧歌》已經播出了近四分之三,在該劇在各個電視臺播出的收視率更是節節攀高,在電視劇排行榜上已連續多日位居第一。而同名書籍《大秧歌》首次印刷也全部售罄,第二版也正在抓緊加印中,而且在當當網、亞馬遜等著名網絡書店的熱銷榜中也一直名列前茅。對于此成績的取得,主創人員也非常高興,但郭靖宇對于在劇中沒能將北海銀行、美軍艦登陸煙臺、郭壽生策反艦隊起義等膠東紅色歷史事件融入進去感到遺憾,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夠再來煙臺拍出更多更好看的正能量影視劇回報膠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