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出血”

  回避制度堵利益輸送

  國企“家大業大”,“敗家子”不少見。此前中央巡視組對20多家國企的巡視意見表明,成本虛高、非正常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等問題在一些國企中比較突出。如何堵住國企“出血點”,避免國有資本流失,也是山東省本輪國企改革重點關注的問題。

  今年3月,山東省出臺專門的國企負責人回避制度,明令禁止國企與本企業領導人員親屬開辦的企業有經濟往來,禁止領導人員的親屬在同一領導班子或本企業的關鍵崗位任職。結合回避制度,山東已對一些不符合規定的高管人員進行了工作調整,杜絕了“夫妻店”“父子兵”等現象。對于非正常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問題,山東省也進行了整治,查處國企領導人員親友辦公司“吃國企”現象,使企業成本大幅降低。

  記者從兗礦集團了解到,兗礦去年以來共清理中間供應商近7000家,采購價格同比降低15%,年節約采購資金13億元;兗礦集團還要求各級干部層層簽訂承諾書,與利益輸送行為劃清界限,50名干部職工主動匯報和終止違規經商辦企業行為。

  在改革中,山東省國企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成效明顯。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各省管企業共受理信訪舉報388件,移送司法機關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7人次,組織處理34人次,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800多萬元。

  針對國企集團公司層面缺乏監督導致信息不公開問題,山東省也參照上市公司模式,要求省管企業必須按上市公司標準披露重大財務信息和經營活動,接受社會監督。

  除利益輸送之外,國企內部的“大手大腳”也是成本虛高、浪費嚴重的原因之一。為此,山東全面在國企內部構建了模擬市場,把各單位、部門乃至車間班組和崗位作為內部市場主體,將管理、服務等業務關系轉換成交易關系,并通過價格結算完成交易,推動企業降成本、提效率。

  山東能源淄礦集團許廠煤礦是最早實施這一改革的企業之一。礦長徐同科介紹,煤礦到采煤隊之間形成了四級交易市場,十幾萬項價格覆蓋了小到一顆螺絲、大到一噸煤的全部產品和服務。以采煤為例,每個采煤隊消耗的水、電、材料、安全服務等計入成本,生產的煤炭“賣”給銷售部門形成收入,最終的“利潤”就是全隊收入。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山東素以“大象經濟”著稱,國有企業受結構偏重、布局不合理、歷史包袱多等因素影響,仍然處于爬坡轉型關鍵期,但隨著一場嬗變正在大大小小的國企內發生,希望的“田野”已然呈現在人們眼前。

  山東省長郭樹清表示,到2020年,山東省力爭省屬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形成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運作機制,全面建立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培育發展一批主業突出、治理規范、經營高效、競爭力強的國有出資企業,使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