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升級的背后是消費升級

  去年單日最高處理量1億件的世界紀錄,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有望突破,達到1.4億件。這讓很多人開始擔心,實行快遞實名制后的首個“雙十一”,會影響快遞在攬收、轉運過程中的效率。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林虎表示,由于“雙十一”絕大多數為電商大客戶,只需要簽訂協議機制,不會影響攬收效率。此外,快件必須100%過機器安檢,對快遞企業的轉運中心、人力和機器的配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效“影響不大”。

  今年“雙十一”,快遞企業之間的暗戰,已經從招人買車上升到買飛機。坐擁國內快遞行業最大航空機隊的順豐,今年“雙十一”期間將增加兩架全貨機,屆時,順豐自有全貨機數量增至22架,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將達到42架。作為繼EMS、順豐之后第三家擁有專機的國內快遞公司,圓通航空目前擁有三架貨機和21名飛行員。今年也是圓通第一次用自有飛機參與“雙十一”備戰。從空中到陸地,“雙十一”的快遞時效競爭,加碼硬件幾乎成為各家快遞公司屢試不爽的“標配”。國郵智庫專家邵鐘林表示,消費者對“雙十一”的追求已經從低價轉向注重服務體驗,對商品寄遞的要求越來越高,快遞的服務過程成為購物體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