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訪
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難如人意
報告指出,2015年省級財政透明度差異很大,但差異程度有所縮小。得分較高的幾個省份均超過了50分,公開了省級財政透明度調查項目中超過一半的信息;而得分較低的幾個省份分數則低于20分,公開的財政信息不到省級財政透明度調查項目中的五分之一。
對于今年的省級政府財政透明度情況,鄧淑蓮表示,2015年是新預算法實施第一年,預算法把財政信息的公開作為規定定下來,大家按照預算法去公開,但是公開不盡如人意。鄧淑蓮認為,各個省透明度得分差異大,說明法律在操作性上存在一些問題,致使一些地方想公開什么就公開什么,也說明了規定還不能滿足公開的要求。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小兵認為,2013年開始公布的“三公經費”,雖然讓老百姓感覺不錯,但是這把大家的眼光引到三公經費,這對政府信息公開不一定是好事情,因為都關注三公經費,忽視了全面公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對信息公開的推進起到了反向作用。”
此外,劉小兵還表示,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的意識缺乏,主動公開的意識比較差。同時,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還存在一些顧慮,保密意識太強。
他認為,信息公開是現有體制下關住權力最好的一個制度籠子,它可以倒逼現有一些制度有效實施,也可以推進各種制度逐步進行完善。(記者沙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