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0月28日訊(記者 馬俊驥)近日,山東省政府下發《關于發揮財稅政策導向作用加快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落實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取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確認審批事項。根據《通知》,自明年起,對初創期符合一定條件的公益性組織,省財政給予不超過5萬元的一次性扶持資金。2015-2019年,每年遴選社會組織孵化示范基地20家,給予每處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資金。

  《通知》中提出,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個人捐贈金額未超過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對于特定公益事業的捐贈,如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福利性、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等,可在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通過中國境內非營利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將房屋產權、土地使用權贈與教育、民政和其他社會福利、公益事業的,免征土地增值稅。財產所有人將財產贈給政府、社會福利單位、學校,所立的書據免征印花稅。

  對獲得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取得的捐贈、政府補助、會費、銀行存款利息等符合條件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通過依法設立的公益性組織實施公益性捐贈,并取得合法有效的公益事業捐贈票據,可按規定享受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

  另外,自2016年起,對初創期符合一定條件的公益性組織,省財政給予不超過5萬元的一次性扶持資金,支持其辦公條件改善、人才培養、交流學習等,提升公益慈善服務能力。統籌政府與公益救助項目融合,從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部分資金,由政府設定資助范圍,以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社會組織承擔相關救助項目。

  2015-2019年,每年遴選社會組織孵化示范基地(含服務中心、創業園、創新園等)20家,根據入駐社會組織個數和吸納就業人數,給予每處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資金。不斷擴大政府購買公益慈善服務范圍,將各類公益慈善服務逐步納入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