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差點被賊盜走

  建國后,該組古建筑群曾長年被當地村委會作為小學校舍、倉庫等使用,因一直缺乏維護,損壞日益嚴重。

  如此珍貴的文物,卻只能呆在村子里任由風侵雨蝕。艾楠介紹,2 0 0 9年之前,這座始建于隋唐時期的寺廟僅存門殿、東西配殿和大殿這幾座主體建筑。雖然貴為濟南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這些建筑卻破損嚴重。

  在正殿中,保存有濟南地區最大的單體石佛造像,高6米多。村民們介紹,在解放前后,興國寺其它大殿里的佛像全被毀壞了,唯有這尊大佛一直安詳地端坐在此,沒有人能破壞得了它。這在村民們看來,這尊大佛充滿了神秘不可侵犯的色彩。

  2001年,100多個盜取文物者盯上了佛像的頭。當時,他們爬進院墻來到大殿之中,用盡各種辦法將佛首給卸了下來,可由于佛頭重三四噸,小偷們折騰了半天也沒弄得動。由于害怕驚擾了村民,只得放棄。很久之后,涉案的小偷因其他事情被警方抓獲,從他們口中村民和警方才得知他們來過章丘盜取佛頭。后來,村民們打開大殿,發現佛首滾落在地上,才請工匠重新把佛首鑲上。

  千年前磚瓦繼續使用

  2010年,濟南市文物部門開始對興國寺進行整修。在維修過程中,文物部門著重保護了興國寺的原貌。對于瓦、磚、梁架、斗拱等材料決定繼續使用。而對于破損嚴重的瓦件,尤其是勾頭和滴水,通過翻模進行了原樣復制,從而達到與以前構件樣式的一致。也就是說,如今修繕完畢后,還有可能摸到一千年前的瓦呢。

  很多探訪過興國寺的“驢友”都對寺中的大殿外槽墻體內部檐柱記憶猶新。經過解剖,考古人員發現大殿的檐柱原是使用了外形沒有處理過的棗木,每個直徑多達四五十厘米,保存良好,可以繼續使用。“能夠保存一千多年的木質品自然十分珍貴,對于它們,我們會盡可能保存。”艾楠表示。

  正因為在保護過程中采取了上述措施,興國寺保護工程才能最終入圍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