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廠將考慮生態補償,規避鄰避效應

  據孫杰介紹,山水集團曾在國家發改委立項,生產水泥、焚燒垃圾協同處理,選在平陰縣,但項目遲遲未建,給濟南垃圾處理帶來了一定的被動。而濟南要建的焚燒廠,由于鄰避效應,選址仍是個難題。孫杰說,加上建垃圾處理廠對當地稅收沒有大的幫助,甚至還有可能影響產業發展,因此各區縣的立項配合積極性并不高。

  此前光大焚燒廠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盡管光大焚燒廠還有擴容的潛力,可以增加兩條750噸的生產線,但由于“多方反對,該項目遲遲未落地。”為了選址建設新垃圾處理廠,濟南市到多個城市考察取經。“我們要用生態補償的機制,提高設施所在區縣政府的積極性,降低拆遷阻力,下一步將實施垃圾輸出區給垃圾處理地按垃圾量進行補償。”孫杰說,廣州已建立了類似的生態補償機制,一噸垃圾補償50元到70元,“比如垃圾處理廠若建在濟陽,歷下區的垃圾運到濟陽處理,要給濟陽一噸50塊錢。”經濟補償將用于修路、市政建設和綠化美化,提高垃圾處理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比如給當地民眾每年免費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