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濟南東部新城等區域將逐步修建綜合管廊

  如何確保道路不被反復開挖?建設綜合管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綜合管廊是什么,有什么好處,在濟南的推進情況如何?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二環西路、旅游北路和泉城路等地均有長度不一的綜合管廊投用,未來在濟南,大學科技園和東部新城等地還將進一步推廣綜合管廊建設。

  維修不用再刨路,1公里能省30萬元

  綜合管廊又叫“共同溝”,通俗來講就是給這一路段的地下管線找了一個統一的“宿舍”。不同于傳統的管線直埋方式,綜合管廊可供檢修人員進入,不但方便維護,還能最大程度避免道路刨掘,有利于杜絕“馬路拉鏈”現象。

  2013年,隨著二環西路經十路以北路段完成改造,含支線長達6千多米的綜合管廊投用,這也是濟南目前最長的一條綜合管廊,供熱、給水、中水等多種管線齊聚其中。記者咨詢一管線單位得知,在南北方向4.7千米主線中,共設置了46處監測點,幾乎每百米就有一處?!斑@些監測點無人員值守,如果管線出現故障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再下管廊維修?!毕嚓P人員介紹。

  記者算了一筆賬,管線維修開挖路面,要向市政部門繳納約每平方米300元的刨掘費,要維修管徑1米的管道,1公里就要支付30萬元。

  據了解,除上述兩處外,旅游北路和龍奧片區地下也有長度不等的少量綜合管廊,目前全市綜合管廊長度約15.3公里,相比于城市道路總長來說還有較大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