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6月15日至今,股市暴跌成為全民熱議話題,最近的行情把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折磨得不成樣子,股民感慨,現在再說指數似乎沒多大意義了,即便藍籌股能把指數拉起來,也不能讓自己的股票告別跌停。經歷過暴跌洗禮,濟南的散戶們又學到了什么?
王文:30歲,服裝店老板股齡:1年
“見好就收”
暴跌前本金翻番沒舍得離場遭腰斬
王文一直是個有膽量有魄力的“女漢子”。大學期間,雖然家庭條件不錯,她仍和貧困生一樣忙著打工賺錢,有時候還在校園內或是大觀園夜市擺攤。畢業那年,藝術專業出身的她躋身媒體行業,成為一名記者。結婚生子后,她一邊上班一邊開淘寶店。后來,她辭掉記者工作,加入創業大軍,一年時間開了3家服裝店。感情和事業一直很順利的她,沒想到自己會在炒股上栽了一跟頭。
由于家中老人炒股,王文對股市也不算陌生,一年前聽老人說行情開始好轉她便開了戶。她一下拿出13萬本金,開始研究股市,但畢竟懂得不多,大部分時候跟著別人買。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前4個月,感覺一切很順利,基本買到什么漲什么,于是她越來越大膽。
隨著滬指升到5000點,越來越多的人在說“股市有風險”,她也會看類似評論,但壓根沒放在心上。
6月15日股市迎來暴跌,在此之前,她的13萬本金已經翻番,可就是舍不得離場。這波下跌剛開始時,她突然意識到股市確實有風險,但又覺得“牛市中的暴跌很正常”,只要牛市沒完就行,前期賺了那么多,現在跌一點也沒事。這樣的“貪婪”心理讓她一直扛到今天,前期收益全敗光了,本金也已腰斬。她急得不行,備受打擊。
經歷這輪暴跌后,王文最大的感觸是“見好就收才是明智之舉”。
“人不能太貪婪,也不能盲目自信。著急也沒用,反正已經這樣了,還是每天少花時間炒股,用心做生意來得穩健踏實。”
劉濤:40歲,律師股齡:14年
“抓準節拍”
躲過第一次下跌沒躲過第二次
劉濤從2000年開始關注股市,2001年開戶,十幾年來斷斷續續地關注股市,投資經驗還算豐富。這輪牛市開啟后,他的生活也跟著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了股市。他一直有看報紙讀新聞的習慣,因為炒股,自然比以前更加關注財經證券類的新聞,對國家金融政策的關注也多了一些。因為炒股,他經常一邊準備手頭的案子,一邊關注股市,也養成了收盤后看龍虎榜的習慣。
說到具體操作,劉濤一直謹慎為上。5000點之后,他一直在等下跌調整,出場躲了一段時間,直到第一次下跌到4500點的時候才回來。6月18日晚,他看到寧波解放南大量買入金海環境,于是次日開盤跟了一手,一直留到這周一才賣掉。“股價在34.32元時買入,22.14元賣出,算下來虧了35%,還好只買了一手。”劉濤說,之前預想到大盤會跌到4500點,但沒想到繼續跌,真是漲的時候超乎想象,跌的時候也超乎想象。
劉濤說,“在左邊買,啥時候買啥時候賺,在右邊買,啥時候買都賠,分界線就是頂,手癢癢就賠。”
周二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正后悔當初怎么就手癢癢買了浪潮軟件,這只股票目前已經跌到復牌價格以下了。
“節拍最重要,當全民都炒股的時候就是該警惕的時候,特別是資金每天大量外逃的時候,該特別警惕。”
吳偉:27歲,技術人員股齡:2個月
“果斷止損”
跌了想等著漲回來最終割肉賠兩成
今年年初就想炒股、買基金,但一直沒時間去開戶,一拖就到了5月初。為了炒股,吳偉也是蠻拼的,因為工科底子好,根據書籍和網絡課程鉆研技術分析,看基本面。與人聊起股市,他用詞專業,儼然像個行家,給人一種涉水多年的錯覺。事實上,他還是一只菜鳥。
回過頭來看,吳偉發現自己整個生活節奏都隨著股市震蕩而變化。剛接觸股市時,他把原本拿來健身的時間用來研究股市,立志要做股神巴菲特第二。上班的時候,他也時常拿著手機,低頭看炒股軟件,和股友交流分享。6月行情不好的時候,越研究越煩,他又恢復了健身的習慣,說是跑步相當于睡覺,可以清空大腦。
這波下跌剛開始的時候,吳偉猶豫要不要割肉止損,但國家不斷出利好消息,總覺得反彈可期,他決定繼續留守,等漲回來再賣。可是,他等了又等,股市竟然一跌跌三周,其間每次想出場,都被國家的利好給挽留下來,哪怕只是被網友戲稱為“然并卵”的利好消息。
然而,他猜中了故事開頭,卻沒能猜中故事的結局。上周末,傳說中的救市“王炸”都使出來了,結果也只是讓滬指見了紅,個股依然綠意盎然。吳偉終于失去耐心和信心了,擔心套得更深,周一忍痛割肉,賠了20%。
“也許哪天國家不出救市政策了,可能就可以抄底了。”
吳麗:36歲,某國企高管股齡:10年
“忍住誘惑”
清倉幾天又進場抄底抄在山頂
勤奮努力,學習新事物能力強,是同事和朋友對她的一致評價。10年前,吳麗就開始接觸基金和股市。“不懂不要緊,慢慢學唄。”2007年的那一輪牛市,她剛參加工作沒幾年,手頭積蓄不多,但也都拿來投資了。前幾年行情不好的時候,她沒有直接參與股市,錢都買了基金,將主要精力撲在工作上,順利進入公司高管層。
去年下半年行情好轉,吳麗也沒心動。春節期間,她和老公、孩子回南方老家過春節,和老同學出來聚餐,發現原來從不投資理財的人也在炒股,收益率都不低,這比她買基金賺錢來得快而多。這種全民炒股的趨勢讓吳麗又開始重視起股市。
吳麗擅長交友,人脈挺廣,認識一些證券分析師和投資顧問等,平時對經濟新聞比較敏感。“這對炒股來說本是好事,我一 開始也的確賺了不少錢,加杠桿的賬戶,10萬融資賺了60萬元,但股災來臨時我也沒能幸免于難。最后收益全都吐出來,還差點被平倉,割肉出來的。”
吳麗很后悔當初沒聽人勸,才導致現在的慘淡結局。“6月初,有個證券公司的朋友提示風險讓減倉,我當時清倉了,但沒忍幾天,看到下跌就趕著進場抄底,回頭看才發現,那還算頂部,遠不是抄底的時候。”
“當時朋友說出場后就等上一個月再說,看著漲也得煎熬著,可我就是耐不住寂寞。還是定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