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你心中的“性”是什么?身為“80前”的你,看到這個題目就已經身體發熱了,心里蹦出的話或許是“怎么能在報紙上談論這樣的話題呢?”可是,您或許不知道,在“95后”的孩子們看來,“性”很正常,他們好奇卻沒有獲知正確的信息,想嘗試卻沒有人告訴他們面臨的后果。于是,類似“15歲少女懷孕不自知,產子后遺棄在路邊”的新聞會成為家長們難以接受的現實。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從一開始,家長的灌輸與孩子的需求就是不對稱的。對于性教育,用孩子的話說,就是“爸爸媽媽,別以為我們都不知道。”過半“95后”通過網絡了解性知識。
數據說>>過半 “95后”通過網絡了解性知識
“95后”,這群多在中學校園里學習的青少年對性知識究竟了解多少?他們如何對待性行為?為了盡可能真實準確地了解中學生的情況,近日,本報通過無記名方式,隨機選取了濟南市的3所初高中學校,發放了“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問卷調查”。在沒有任何第三方因素左右的情況下,本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98份,其中,初中生74名、高中生124名,女生占53%、男生占47%。
在問卷中,設置了“你是否有過性行為?如果有,第一次性行為是在多少歲?”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在198個答案中,有12名學生坦承“有過性行為”。而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平均在16歲,最小的在15歲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這12名學生中,有10人對未成年人未婚先孕的現象認為“無所謂”、“沒概念”。
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獲取青春期性知識的主要渠道依次是網絡、同學朋友間交流、學校課程、廣播電視錄像,另有部分學生選擇“了解很少”,其中,只有17人選擇了家庭教育,9人選擇書刊雜志。從小就浸泡在網絡世界的“95后”們有五成以上通過網絡了解性知識。也就是說,性知識教育中,家長、教師并非主角。在學生能接受的性教育方式中,選擇“父母當面直接告訴”的僅占了兩成。在問卷上,還有同學寫下“我們懂的比家長多”。
事實上,對于學校課程教育的方式,學生們還是比較接受的。有81名學生選擇了“老師課堂講授”,75人選擇“訂閱相關書籍自己看”。記者了解到,濟南市只有少數中學開設了專門的生理衛生課,很多學校傳授相關知識通常是通過班會、講座、個別學生心理咨詢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