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上大學多了選擇

  在山東,傳統意義上的211高校只有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三所,對于山東這一高考人數動輒五六十萬的高考大省來說,名牌高校數量確實太少。外來高校的加入,無疑給山東考生帶來更多的選擇。

  兩所老牌的名校分校,在山東有非常給力的招生計劃。2015年,山大威海分校本科計劃招生3800人,在省內投放1264人(不含藝術類),比2014年增加106個計劃,此外,該校今年中外合作專業新增金融學,三個中外合作專業將面向省內招140人;哈工大(威海)2015年計劃招生2675人,其中山東650人,總計劃與去年相同,但在山東的計劃增加了15人。和本校的錄取相比,兩所分校每年在山東的高考錄取線一般要低二三十分。

  中國農業大學在2015年招生章程中明確提出:學校水產養殖學、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等4個專業只在山東省招生,且只錄取有相關專業志愿的考生;新生到北京報到,在北京完成第一年的學習后,從第二年起到學校煙臺研究院進行教學和實習直至畢業;這4個專業的本科生不得轉入其他專業繼續學習;這部分學生的學歷證書與其他專業相同。

  異地辦學師資有待加強

  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對于高校異地辦學有更多的擔憂?!坝捎谥袊叩冉逃Y源配置不均衡,導致高校過多集中于省會城市,而新興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沿海開放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毕嚓P業內人士認為,一些省會城市的高校擴張需要地盤,而一些新興的沿海城市又需要高等教育資源,兩者一拍即合便催熱了高校異地辦學,但在高校異地辦學的過程中,有些高校的分校區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缺乏高校氛圍,高校異地辦學健康發展并不容易。 記者 劉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