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新華社6月3日電 記者在“東方之星”翻沉事件救援現場獲悉,截至3日19時,救援人員已打撈出21具遇難者遺體。目前,“東方之星”翻沉事件已發現26具遺體,另有14名幸存者。
海軍前方副總指揮董焱介紹說,3日凌晨3時40分至12時,海軍救援部隊打撈出12具遇難者遺體。現場救援指揮人員稱,下午相關部門組織的救援力量又打撈出多具遺體,目前共發現26具遺體。
記者在沉船施救現場看到,2日19時許抵達現場的1艘500噸級打撈船正在緊張地穿綁鋼繩、吊機等救援設備做作業準備?,F場多位救援人員透露,多艘大型打撈船舶正在緊急馳援中,為船體切割做好準備。
目前,救人依然是第一位的任務。21時許,海軍救援力量將再次到達施救現場進行潛水救援,繼續搜救被困人員。
3日下午,長江客輪“東方之星”翻沉事件第3場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介紹,目前救援工作堅持救人第一,潛水員正對艙室進行逐一摸排、搜救。待打撈船全部到位后,將實施船體打撈工作。
徐成光說,經過搜救專家集體會商,決定先繼續采取潛水員水下探摸搜尋的方式,開展沉船內被困人員的搜救工作。一個艙室一個艙室摸排,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待調派的打撈船全部到位后,將實施船體打撈工作。截至3日下午,已有3艘打撈船趕到現場,還有兩艘正在趕來的途中。
徐成光透露,截至3日下午,現場救援指揮部已統一調度了180余名潛水員前來進行水下救援。與此同時,大量搜救人員正在事發江段下游220公里范圍內開展拉網式搜尋。
記者從交通運輸部海上搜救中心獲悉,目前針對“東方之星”輪的水面搜尋和水下探摸24小時不停歇同步進行。
據了解,在進行水面搜尋基礎上,目前已主要轉入水下探摸階段。交通運輸行業搜救專家經過研討分析,對多種有利于以人命救助為核心的方案進行優化和選擇,真正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和原則貫穿搜救全過程。
海上搜救中心綜合處處長殷杰表示,目前搜救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事發水域水流較急,沉船區域水流流速達到1.8米/秒。此外,客船傾覆導致物品位移,嚴重阻塞原有通道,使水下探摸環境更加復雜。目前,現場已通過工程船舶對“東方之星”輪進行了固定,防止船舶因水流影響導致位移。
另據了解,長江航務管理局針對涉事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對公司及所屬船舶開展全面自查自糾,對同型船舶“東方之珠”輪實施停航檢查。并要求公司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方式,加強對極端災害性氣象、水情等信息的收集,及時向所屬船舶發送相關信息,督促船舶落實相關安全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和次生事故發生,確保船舶航行安全。
山東藍天救援隊千里馳援
山東藍天救援隊9名救援人員,攜帶4套聲吶探測成像設備等多種專業器械,于6月3日凌晨4時抵達湖北監利沉船現場,立即展開搜救工作。
救援隊隊長王曉宙介紹,這9名救援隊員都具有多年的水域搜救經驗,每個人都參加過多次黃河、海上事故搜救任務,其攜帶的聲吶探測成像系統,可以對水下情況快速成像并準確定位落水人員,為潛水人員準確營救提供依據。
6月2日晚到達武漢天河機場,救援隊員馬不停蹄,在監利出租車司機徐泉的帶領下直奔沉船現場。
通往事故現場隨岳高速監利段已經對大型貨車和?;愤\輸車輛臨時管制,同時還開通了專用通道,對應急救援車輛免費放行。
大雨中,救援隊的車開得飛快?!斑@兩天一直下雨?!毙烊f,從6月1日起,當地就下起了大雨,風也刮得很大,“平時沒有這么大的風,沉船當晚真是風雨交加,還有閃電,確實嚇人?!?月1日那天徐泉本該晚上12點下班,但因為怕出事故,他9點就收車回家了。
在通往沉船現場的途中,稻田里滿是積水,道路兩旁大量樹木被風刮倒。
到達沉船現場已是凌晨,燈火依然通明。江面上救援船只來來往往,潛水員正在進行夜間下潛作業,不時有部隊官兵穿著救生衣跑步趕來集結。還有一些剛換下來的武警戰士,累得坐在地上就睡著了。
“江水流速快,水質混濁,能見度差,給搜尋打撈帶來了不少困難?!眮碜詾I州的救援隊員張海軍神色嚴峻,“船體倒扣,船艙內部結構不掌握,如果貿然潛水進去,危險性極大?!辈焕绊戇€有不少,從6月2日晚上開始,雨就一直在下,一直持續到3日上午,江面的溫度也越來越低。
3日上午7點半起,長江水利委員會3次調整三峽大壩下泄水量,從17200立方米每秒減少到目前的7000立方米每秒,當天晚上監利段水位開始下降。
“沉船是倒扣的,能夠形成一些空氣倉,給人們提供空氣?!睆埡\娫浽诤I祥_過兩年的搜救船,多次參與搜救落水人員,他了解人的求生本能很強,“希望能有更多的奇跡出現?!?/p>
3日凌晨5時,藍天救援隊在湖南岳陽的隊員打來電話請求支援,山東3名救援隊員迅速行動,奔赴岳陽。
山東藍天救援隊兵分兩路,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速評
期待毫不松懈的救援 帶來新的奇跡
“東方之星”客輪翻沉長江,牽動萬億人心。從6月1日晚事發至今,搜索救援通宵達旦,分秒必爭。最新消息顯示,多名遇險者先后成功獲救,但仍有400余人生死未卜。
時間仿佛停滯,又在分分秒秒流逝。隨著救援工作的推進,接下來的任務也更加艱巨。圍繞翻覆船體、事發水域以及沿江河灘,搜索救援隊伍兵分幾路:一路繼續潛水搜救;一路則沿江搜尋,搜救范圍擴大至下游兩百多公里處。與此同時,三峽水庫已進行三次調度,減少出庫流量,為救援創造有利環境。
理論上說,任何災難發生后都存在“黃金救援期”。然而水下救援因為所處環境特殊,自有其復雜與莫測之處。倒扣水中的船體內部發生變形,如何優化細化方案,及時打開一條救援通道,是救援面臨的決策考驗;其次,連續強降雨使得江水渾濁、水流湍急,潛水員視線受阻,部分救援設備很難發揮作用;考慮到被困游客多是50歲至80歲的中老年人,體力弱,應急逃生能力有限,更顯救援工作十萬火急。
重重挑戰之下的堅持,愈加凸顯生命的分量。不拋棄不放棄,就總能懷揣一絲希望。2日,一位潛水員在施救時,毅然讓出自己的氧氣罩裝具,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船員的事跡,令人感動,也給人希望。人們期待著,毫不松懈的救援會帶來新的奇跡。
(據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