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建成養老服務業標準體系

  “我建議山東的養老服務行業先健全,再提升。”濟南阿里山老年公寓副主任劉美吟說。在臺灣從事養老服務業已有41年的阿里山公司對魯臺兩地養老服務業的區別有著深刻感觸。

  劉美吟提出了四條制度性建議:一是提高準入門檻,在機構籌設之初就應以高標準來審查;二是制定服務標準,確立養老機構中合理的人員配比;三是建立評審制度,加強經常性的檢查和督導;四是引入退出機制,去蕪存菁,維持整個行業的標準。

  “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要依靠市場化的力量,但是如何為市場規范有序發展創造相應的環境是政府部門必須要考慮的事情。”省質監局副局長谷源強表示。而最有效的抓手無疑是標準的制定與實施。

  “標準能夠為養老服務業產業政策的落地提供技術實現路徑,可以將傳統認識上的‘養老’做成‘養老服務產品’,使機構設施建設有章法,服務內容有細則,服務質量可評價,服務效果可評估。”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郭大雷說。

  據了解,我省將首先制定推出養老服務業等級劃分標準、設施配備規范、機構人員基本要求、醫養結合一體化養老服務規范等一批地方標準,并盡可能縮短制定周期。同時,在未來5年內建立運行有效的養老服務業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