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青煙威榮城際高鐵動車開通的日益臨近,乘坐高鐵已成為人們方便快捷出行的首選,乘客能否在列車上吃到熱騰騰的盒飯?這些飯菜是怎么做出來的?是否安全衛生?下面就請跟隨小編走進擔負青榮城際高鐵餐飲任務的高鐵中央廚房——山東濟鐵旅行服務公司青島高鐵餐飲公司餐食配送基地,為大家揭秘那里是如何保證高鐵食品安全的。
嚴格統一著裝,360度洗禮消毒才能進車間
按照基地的要求,進入高鐵配餐基地之前,有著嚴格的著裝流程:要穿上統一的“白大褂”,戴上一次性消毒發網、口罩,套上一次性鞋套 和手套,站到風淋房里經過360度洗禮消毒和“紫外線”照射后,這才可以進入加工車間。
走進高鐵中央廚房生產車間,洗菜、切菜、炒菜、冷卻、包裝、分貨 ……各條生產線同步加工,加工過程“半自動化”,水洗、切丁等程序, 都是由不銹鋼專業食品加工機械完成;倉庫、冷庫、消毒間、葷菜加工間、素菜加工間、常溫庫、包裝間……整個生產基地分門別類,每個房間 都有它獨立的應用功能,而且菜品的傳遞都有專門的傳遞口,食材從進 門后到最終加工成盒飯,不走回頭路,從出倉門直接運送到高鐵列車上 。
一份高鐵盒飯至少需經10小時12道工序
一份份“盒飯”出爐的整個過程,看似簡單,可是每道工序都特別注重衛生,高鐵營養快餐從采購、加工、制作、包裝、冷卻再到冷藏、上高鐵等要經過12道程序,最少10個小時才能完成。青島高鐵餐飲管理公司總經理董翠萍說,這一切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在高鐵中央廚房的加工車間,剛剛出鍋的紅蝦、紅燒牛肉、青豆等食品,配上米飯,在室溫冷卻后,被裝入食盒。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其中 運用了國內最先進的食物保鮮法——“氣調技術”。通過包裝機覆膜, 空調氣壓機會抽出盒飯內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等,同步充溢氮氣, 來保證食物不變質。然后,再通過空調氣壓機封膜,并進行金屬探測儀 的安全檢測。青島高鐵餐飲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海波告訴記者,經過“氣調”封裝處理的盒飯,可以保質至少72小時。
“封膜”之后的盒飯,被手工貼上標簽,然后就進入“速冷”階段。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生產日期、保質期、盒飯名稱確認無誤的盒飯,將進入兩臺“速冷隧道”,整個過程溫度為零下25—35攝氏度,會將食物迅速冷卻到0—5攝氏度。冷卻之后的盒飯,被裝入快餐周轉箱,批量送至冷庫等待質檢。王海波說,這個中心設有兩個成品冷藏庫,確 保快餐始終在0—10攝氏度條件下儲存。而質檢包括三層:首先是“品 控室”自備檢驗,然后分批抽樣檢驗,此外質檢部門還要不定期抽檢,檢驗項目包括微生物檢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16項。
經過抽檢合格后,盒飯會通過2輛冷藏運輸車,采用周轉箱加冰排和密封條配送,直接送至動車高鐵的保鮮冰箱,整個過程都確保快餐始終 在0—10攝氏度條件下儲存。
鐵路系統首家通過QS認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
從進柜到上車“全冷鏈”,餐車服務人員將盒飯售賣給旅客前,還要 審核盒飯標簽:生產日期、保質期、盒飯名稱三確認。在餐車上,盒飯 復熱嚴格控制在3—4分鐘,復熱次數不能超過1次。盒飯的保質時間為 72小時,對于已加熱沒有售出的盒飯、盒裂漏氣盒飯、發現異常的盒飯 等,都會進行破封銷毀。
山東濟鐵旅行服務有限公司在餐飲加工過程中,運用科技的手段、先 進的設備、嚴格的管理,促使每一份盒飯從原材料采購到加工制作,從 生產線到運營線,最后到旅客餐桌,每一個環節都加上了安全砝碼。
目前,山東濟鐵旅行服務有限公司所擔當乘務的全部21個高鐵車底、 42個餐車班組以及京滬高鐵車站的7家餐飲服務單位率先在全路達到了 國家A級標準。為進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管理,在食品安全創A級達標的基 礎上,2013年11月20日又獲得“QS”認證,正式頒發《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這標志著青島“高鐵中央廚房”達到國家標準,同時這也 是中國鐵路系統首家通過此認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
同時,高鐵餐飲部門還在餐車設立了重點旅客用餐 “關愛區”,主動邀請單獨帶兒童出行的旅客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到“關愛區”就餐。增加了酸奶、梅干等8種小食品,推出了包括包子、鹵蛋、小咸菜、豆漿等食品在內的高鐵營養早餐。
如今,魚臺大米、壽光蔬菜、青島海鮮、把子肉、梅菜扣肉等也都登上了高鐵列車餐桌,滿足了不同地域旅客的需求。